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微信号
旅游导刊 ›› 2025, Vol. 9 ›› Issue (2): 80-106.DOI: 10.12054/lydk.bisu.247
• 综述论文 • 上一篇
收稿日期:
2023-06-16
修回日期:
2024-12-09
出版日期:
2025-04-30
发布日期:
2025-05-07
通讯作者:
甘静(1981— ),女,吉林农安人,博士,吉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地理、旅游规划研究,E-mail:flying_spirit@163.com。作者简介:
刘明鑫(1994—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地理、旅游规划研究
基金资助:
Received:
2023-06-16
Revised:
2024-12-09
Online:
2025-04-30
Published:
2025-05-07
摘要: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产业链的核心,其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值得深入关注。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针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有关旅游景区的期刊文献展开分析,绘制出我国旅游景区研究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在作者层面,高产作者群尚未完全成型,研究内容呈现多元化态势,作者间合作关系较为松散,核心研究团队数量相对匮乏;从发文机构角度来看,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研究机构分布相对集中,受“学缘”关系和地理位置影响明显,且各研究机构科研能力差异较大;旅游景区研究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起步、活跃、拓展以及调整4个阶段;研究主题主要聚焦于资源与开发、经济与管理、科技与战略3个方面。最后,本研究从研究方法、合作网络和研究内容3个维度对旅游景区研究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前瞻性展望。
中图分类号:
刘明鑫, 甘静. 近20年来我国旅游景区研究的述评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 旅游导刊, 2025, 9(2): 80-106.
LIU Mingxin, GAN Jing. A Review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on China’s Tourism Attraction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Based on CiteSpace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J].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rospects, 2025, 9(2): 80-106.
发文量/篇 Number of publications | 作者 Author | 发文单位 Affiliation | 发文量/篇 Number of publications | 作者 Author | 发文单位 Affiliation |
---|---|---|---|---|---|
25 | 张捷 | 南京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系 | 8 | 易平 | 中国地质大学 |
23 | 陆林 | 安徽师范大学 | 8 | 杨桂华 | 云南大学 |
19 | 孙根年 | 陕西师范大学 | 8 | 李陇堂 | 宁夏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
19 | 黄震方 |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 7 | 陈丽军 |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16 | 刘敏 | 北京联合大学 旅游学院 | 7 | 巩劼 | 安徽师范大学 |
15 | 任佩瑜 | 四川大学管理学院 | 6 | 马耀峰 | 陕西师范大学 |
13 | 晋秀龙 | 滁州学院地理信息 与旅游学院 | 6 | 游巍斌 | 福建农林大学 |
13 | 吴成基 |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 6 | 胡炜霞 | 山西师范大学 历史与文化学院 |
8 | 方世明 | 中国地质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 6 | 唐承财 | 北京第二外国语 学院 |
8 | 何东进 | 福建农业 职业技术学院 | 6 | 李强 | 衡阳师范学院 城市与旅游学院 |
表1 发文最多的作者列表
Tab. 1 Top authors by publication volume
发文量/篇 Number of publications | 作者 Author | 发文单位 Affiliation | 发文量/篇 Number of publications | 作者 Author | 发文单位 Affiliation |
---|---|---|---|---|---|
25 | 张捷 | 南京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系 | 8 | 易平 | 中国地质大学 |
23 | 陆林 | 安徽师范大学 | 8 | 杨桂华 | 云南大学 |
19 | 孙根年 | 陕西师范大学 | 8 | 李陇堂 | 宁夏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
19 | 黄震方 |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 7 | 陈丽军 |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16 | 刘敏 | 北京联合大学 旅游学院 | 7 | 巩劼 | 安徽师范大学 |
15 | 任佩瑜 | 四川大学管理学院 | 6 | 马耀峰 | 陕西师范大学 |
13 | 晋秀龙 | 滁州学院地理信息 与旅游学院 | 6 | 游巍斌 | 福建农林大学 |
13 | 吴成基 |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 6 | 胡炜霞 | 山西师范大学 历史与文化学院 |
8 | 方世明 | 中国地质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 6 | 唐承财 | 北京第二外国语 学院 |
8 | 何东进 | 福建农业 职业技术学院 | 6 | 李强 | 衡阳师范学院 城市与旅游学院 |
发文量/篇 Number of publications | 发文机构 Research institution | 所在 地域 Region | 发文量/篇 Number of publications | 发文机构 Research institution | 所在 地域 Region |
---|---|---|---|---|---|
88 |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 陕西 | 17 |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 四川 |
59 |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 江苏 | 17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 广东 |
58 | 中国科学院地理 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北京 | 17 | 南京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系 | 江苏 |
40 |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 安徽 | 16 | 四川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 四川 |
27 | 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北京 | 16 | 浙江工商大学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浙江 |
23 | 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 | 湖南 | 16 | 南京大学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江苏 |
19 |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 福建 | 16 |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黑龙江 |
19 |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 云南 | 16 | 桂林旅游学院 | 广西 |
18 |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 辽宁 | 15 |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湖北 |
18 | 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陕西 | 14 |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 | 山东 |
表2 发文最多的研究机构列表
Tab. 2 Top institutions by publication volume
发文量/篇 Number of publications | 发文机构 Research institution | 所在 地域 Region | 发文量/篇 Number of publications | 发文机构 Research institution | 所在 地域 Region |
---|---|---|---|---|---|
88 |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 | 陕西 | 17 |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 四川 |
59 | 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 江苏 | 17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 广东 |
58 | 中国科学院地理 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北京 | 17 | 南京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系 | 江苏 |
40 |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 安徽 | 16 | 四川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 四川 |
27 | 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北京 | 16 | 浙江工商大学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 浙江 |
23 | 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 | 湖南 | 16 | 南京大学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 江苏 |
19 |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 | 福建 | 16 |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 黑龙江 |
19 | 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 云南 | 16 | 桂林旅游学院 | 广西 |
18 | 渤海大学旅游学院 | 辽宁 | 15 |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湖北 |
18 | 陕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陕西 | 14 |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 | 山东 |
序号 No. | 频次Fre-quency | 中心性 Betweenness centrality | 关键词 Keyword | 起始 年份 Earliest year | 序号 No. | 频次 Fre-quency | 中心性 Betweenness centrality | 关键词 Keyword | 起始 年份 Earliest year |
---|---|---|---|---|---|---|---|---|---|
1 | 1 870 | 0.98 | 旅游景区 | 2000 | 11 | 123 | 0.03 | 旅游业 | 2000 |
2 | 326 | 0.13 | 生态旅游 | 2000 | 12 | 119 | 0.07 | 游客满意度 | 2005 |
3 | 212 | 0.14 | 森林公园 | 2000 | 13 | 119 | 0.04 | 空间结构 | 2011 |
4 | 206 | 0.09 | 自然保护区 | 2000 | 14 | 115 | 0.08 | 旅游资源 | 2000 |
5 | 181 | 0.08 | 景区 | 2001 | 15 | 103 | 0.06 | 风景名胜区 | 2000 |
6 | 171 | 0.1 | 可持续发展 | 2000 | 16 | 100 | 0.06 | 旅游开发 | 2000 |
7 | 169 | 0.12 | 旅游 | 2000 | 17 | 96 | 0.02 | 公示语 | 2009 |
8 | 159 | 0.08 | 对策 | 2000 | 18 | 86 | 0.02 | 空间分布 | 2010 |
9 | 134 | 0.06 | 影响因素 | 2007 | 19 | 84 | 0.01 | 景区管理 | 2005 |
10 | 133 | 0.02 | 主题公园 | 2000 | 20 | 83 | 0.03 | 门票价格 | 2005 |
表3 我国旅游景区高频关键词及中心性列表
Tab. 3 List of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and their centrality in the research of tourist attractions in China
序号 No. | 频次Fre-quency | 中心性 Betweenness centrality | 关键词 Keyword | 起始 年份 Earliest year | 序号 No. | 频次 Fre-quency | 中心性 Betweenness centrality | 关键词 Keyword | 起始 年份 Earliest year |
---|---|---|---|---|---|---|---|---|---|
1 | 1 870 | 0.98 | 旅游景区 | 2000 | 11 | 123 | 0.03 | 旅游业 | 2000 |
2 | 326 | 0.13 | 生态旅游 | 2000 | 12 | 119 | 0.07 | 游客满意度 | 2005 |
3 | 212 | 0.14 | 森林公园 | 2000 | 13 | 119 | 0.04 | 空间结构 | 2011 |
4 | 206 | 0.09 | 自然保护区 | 2000 | 14 | 115 | 0.08 | 旅游资源 | 2000 |
5 | 181 | 0.08 | 景区 | 2001 | 15 | 103 | 0.06 | 风景名胜区 | 2000 |
6 | 171 | 0.1 | 可持续发展 | 2000 | 16 | 100 | 0.06 | 旅游开发 | 2000 |
7 | 169 | 0.12 | 旅游 | 2000 | 17 | 96 | 0.02 | 公示语 | 2009 |
8 | 159 | 0.08 | 对策 | 2000 | 18 | 86 | 0.02 | 空间分布 | 2010 |
9 | 134 | 0.06 | 影响因素 | 2007 | 19 | 84 | 0.01 | 景区管理 | 2005 |
10 | 133 | 0.02 | 主题公园 | 2000 | 20 | 83 | 0.03 | 门票价格 | 2005 |
研究方向 Research direction | 发表年份 Publication year | 作者 Author | 研究内容 Research content | 研究区域 Research area |
---|---|---|---|---|
旅游景区资源评价 | 2017 | 吴清等 | 景区分布格局及空间 相关性分析 | 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 |
2024 | 高燕等 | 西北地区城市旅游 时空关联效应 | 西北地区高级别景区 | |
2007 | 汪侠 |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 子山风景区 | |
2009 | 龚明权等 | 公园各景区旅游资源评价 |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 |
2011 | 周学军等 | 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 感知项目 | 青龙瀑布 | |
游客感知与态度 | 2007 | 董观志等 | 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 | — |
2014 | 何琼峰 | 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 北京5A级旅游景区 | |
2022 | 周学军等 | 游客忠诚形成机制与 权变情境 | 重庆网红景区 | |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 2009 | 刘韫 |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评价模型 | 九寨沟景区 |
2018 | 黄元豪等 | 森林型风景区旅游 环境承载力 | 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鹏溪风景区 | |
2022 | 周晓丽等 | 客流量预测研究 | 皇城相府景区 | |
2012 | 李晓琴等 | 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 | |
2024 | 杨远丽等 |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供需匹配研究 | 贵州省山地旅游景区 |
表4 旅游景区资源与开发研究重点
Tab. 4 Research focus on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t attractions
研究方向 Research direction | 发表年份 Publication year | 作者 Author | 研究内容 Research content | 研究区域 Research area |
---|---|---|---|---|
旅游景区资源评价 | 2017 | 吴清等 | 景区分布格局及空间 相关性分析 | 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 |
2024 | 高燕等 | 西北地区城市旅游 时空关联效应 | 西北地区高级别景区 | |
2007 | 汪侠 |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 子山风景区 | |
2009 | 龚明权等 | 公园各景区旅游资源评价 |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 | |
2011 | 周学军等 | 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 感知项目 | 青龙瀑布 | |
游客感知与态度 | 2007 | 董观志等 | 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 | — |
2014 | 何琼峰 | 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 北京5A级旅游景区 | |
2022 | 周学军等 | 游客忠诚形成机制与 权变情境 | 重庆网红景区 | |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 2009 | 刘韫 |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 评价模型 | 九寨沟景区 |
2018 | 黄元豪等 | 森林型风景区旅游 环境承载力 | 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鹏溪风景区 | |
2022 | 周晓丽等 | 客流量预测研究 | 皇城相府景区 | |
2012 | 李晓琴等 | 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 | |
2024 | 杨远丽等 |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供需匹配研究 | 贵州省山地旅游景区 |
研究方向 Research direction | 发表年份 Publication year | 作者 Author | 研究内容 Research content | 研究区域 Research area |
---|---|---|---|---|
体验经济 | 2003 | 邹统钎 | 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新方向 | — |
2012 | 柴寿升等 | 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利益冲突 | 崂山风景区 | |
2024 | 文彤等 | 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景区品牌评价的影响 | 广州市陈家祠、 佛山市祖庙景区 | |
2009 | 宋松等 |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 中山陵景区 | |
循环经济 | 2010 | 刘佳芳等 | 景区规划与开发可持续发展 | — |
2009 | 杨美霞等 | 景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 |
门票经济 | 2007 | 黄潇婷 | 景区门票价格制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国内 A 级景区 |
2022 | 刘强 | 门票价格管理现状、体制约束与优化思路 | 北京市旅游景区 | |
2012 | 雷宏振等 | 景区门票多目标定价机制 | 杭州西湖风景区 | |
2019 | 张凌云 | 景区门票价格与门票经济问题的反思 | — | |
2024 | 王韧等 | 高等级景区旅游经济效应及其空间关联机制 | 国内225个地级市 |
表5 旅游景区经济与管理研究重点
Tab. 5 Research focus on economy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t attractions
研究方向 Research direction | 发表年份 Publication year | 作者 Author | 研究内容 Research content | 研究区域 Research area |
---|---|---|---|---|
体验经济 | 2003 | 邹统钎 | 旅游景区管理模式新方向 | — |
2012 | 柴寿升等 | 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利益冲突 | 崂山风景区 | |
2024 | 文彤等 | 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景区品牌评价的影响 | 广州市陈家祠、 佛山市祖庙景区 | |
2009 | 宋松等 |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 中山陵景区 | |
循环经济 | 2010 | 刘佳芳等 | 景区规划与开发可持续发展 | — |
2009 | 杨美霞等 | 景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 |
门票经济 | 2007 | 黄潇婷 | 景区门票价格制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国内 A 级景区 |
2022 | 刘强 | 门票价格管理现状、体制约束与优化思路 | 北京市旅游景区 | |
2012 | 雷宏振等 | 景区门票多目标定价机制 | 杭州西湖风景区 | |
2019 | 张凌云 | 景区门票价格与门票经济问题的反思 | — | |
2024 | 王韧等 | 高等级景区旅游经济效应及其空间关联机制 | 国内225个地级市 |
研究方向 Research direction | 发表年份 Publication year | 作者 Author | 研究内容 Research content | 研究区域 Research area |
---|---|---|---|---|
红色旅游 | 2014 | 左冰 | 红色旅游与政党认同 | 井冈山 |
2012 | 钟金贵等 | 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 | 遵义 | |
2023 | 程励等 | 红色旅游情境下的情感触点、 情感反应与游客认同 | 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等5个旅游景区 | |
2024 | 闫闪闪等 | 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流 网络空间结构 | 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 | |
遗产旅游 | 2007 | 张朝枝等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与旅游开发 | 武陵源 |
2014 | 游巍斌等 | 遗产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 |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 |
2015 | 张朝枝等 |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资源 管理体制变迁 | 武陵源 | |
2024 | 肖昕等 | 乡村文化生态变迁 | 杨家埠民俗景区 | |
智慧景区 | 2015 | 汪侠等 | 游客视角下的景区评价 | 南京夫子庙-秦淮 风光带 |
2011 | 党安荣等 | 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 | — | |
2017 | 阮立新 | 利益相关者诉求的景区智慧 旅游框架体系 | 中山陵景区 | |
2018 | 黄蔚欣等 | 智慧景区下的游客行为研究 | 黄山风景名胜区 | |
2023 | 于漪等 | 智慧旅游发展的现实困境与 优化路径 | 荔波小七孔景区 | |
冰雪旅游 | 2011 | 张鑫 | 冰雪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 — |
2014 | 杨春梅等 | 中国冰雪旅游产业 效率分析 | 17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 |
2022 | 唐承财等 | 中国典型冰雪旅游地开发模式及优化路径 | 崇礼、亚布力、 神农架、西岭雪山 | |
2023 | 王金伟等 | 滑雪场时空格局演变及其 影响因素 | 东北三省滑雪场 |
表6 旅游景区科技与战略研究重点
Tab. 6 Research focus on technology and strategy of tourist attractions
研究方向 Research direction | 发表年份 Publication year | 作者 Author | 研究内容 Research content | 研究区域 Research area |
---|---|---|---|---|
红色旅游 | 2014 | 左冰 | 红色旅游与政党认同 | 井冈山 |
2012 | 钟金贵等 | 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 | 遵义 | |
2023 | 程励等 | 红色旅游情境下的情感触点、 情感反应与游客认同 | 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等5个旅游景区 | |
2024 | 闫闪闪等 | 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流 网络空间结构 | 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 | |
遗产旅游 | 2007 | 张朝枝等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与旅游开发 | 武陵源 |
2014 | 游巍斌等 | 遗产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 |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 |
2015 | 张朝枝等 |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资源 管理体制变迁 | 武陵源 | |
2024 | 肖昕等 | 乡村文化生态变迁 | 杨家埠民俗景区 | |
智慧景区 | 2015 | 汪侠等 | 游客视角下的景区评价 | 南京夫子庙-秦淮 风光带 |
2011 | 党安荣等 | 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 | — | |
2017 | 阮立新 | 利益相关者诉求的景区智慧 旅游框架体系 | 中山陵景区 | |
2018 | 黄蔚欣等 | 智慧景区下的游客行为研究 | 黄山风景名胜区 | |
2023 | 于漪等 | 智慧旅游发展的现实困境与 优化路径 | 荔波小七孔景区 | |
冰雪旅游 | 2011 | 张鑫 | 冰雪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 — |
2014 | 杨春梅等 | 中国冰雪旅游产业 效率分析 | 17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 |
2022 | 唐承财等 | 中国典型冰雪旅游地开发模式及优化路径 | 崇礼、亚布力、 神农架、西岭雪山 | |
2023 | 王金伟等 | 滑雪场时空格局演变及其 影响因素 | 东北三省滑雪场 |
[1] | 柴寿升, 龙春凤, 常会丽. 基于社区居民感知的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利益冲突研究——以崂山风景区为例[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 62-67. |
[CHAI Shousheng, LONG Chunfeng, CHANG Huili. Research on the conflicts between scenic area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interests based on community residents’ perception: A case study of Laoshan Scenic Area[J].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ocial Sciences), 2012(2): 62-67.] | |
[2] | 车春柳. 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研究——以语言景观国际化为视角[J]. 社会科学家, 2022(11): 42-48. |
[CHE Chunliu.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tourist attra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language landscape[J]. Social Scientist, 2022(11): 42-48.] | |
[3] | 程励, 王美玉, 唐凤莲, 等. 红色旅游情境下的情感触点、情感反应与游客认同——基于5个红色旅游景区样本的实证研究[J]. 旅游学刊, 2023, 38(7): 52-69. |
[CHENG Li, WANG Meiyu, TANG Fenglian, et al. Emotional trigger points, emotional reactions and tourist identity in red tourism situation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five cases of red tourist attractions[J]. Tourism Tribune, 2023, 38(7): 52-69.] | |
[4] | 党安荣, 张丹明, 陈杨. 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J]. 中国园林, 2011, 27(9): 15-21. |
[DANG Anrong, ZHANG Danming, CHEN Yang. Study on the essential concept and general framework of smart famous scenic site[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1, 27(9): 15-21.] | |
[5] | 董观志, 杨凤影. 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J]. 旅游学刊, 2005, 20(1): 27-30. |
[DONG Guanzhi, YANG Fengying. A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ourist satisfaction degree in tourist areas[J]. Tourism Tribune, 2005, 20(1): 27-30.] | |
[6] | 高燕, 孙根年. 西北地区城市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基于高级别景区供给的观察[J]. 地理科学, 2024, 44(2): 309-318. |
[GAO Yan, SUN Gennian. Spatial-temporal correlation effect of urban tourism in Northwest China: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upply of high-level scenic spot[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24, 44(2): 309-318.] | |
[7] | 龚明权, 马寅生, 田明中, 等.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J]. 地球学报, 2009, 30(3): 325-338. |
[GONG Mingquan, MA Yinsheng, TIAN Mingzhong, et al. Tourism resource evaluation of the Hukou waterfall national geopark at the Yellow River[J]. Acta Geoscientica Sinica, 2009, 30(3): 325-338.] | |
[8] | 何琼峰. 基于扎根理论的文化遗产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大众点评网北京5A景区的游客评论为例[J]. 经济地理, 2014, 34(1): 168-173, 139. |
[HE Qiongfeng. A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to influence factors of tourist satisfaction in scenic area of cultural heritage: Taking tourist comments on Beijing 5A scenic area from the website of www.dianping.com[J]. Economic Geography, 2014, 34(1): 168-173, 139.] | |
[9] | 黄蔚欣, 张宇, 吴明柏, 等. 基于WiFi定位的智慧景区游客行为研究——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 中国园林, 2018, 34(3): 25-31. |
[HUANG Weixin, ZHANG Yu, WU Mingbo, et al. Tourist behavioral analysis of smart national park based on WiFi positioning data: Case study on Huangshan national park[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8, 34(3): 25-31.] | |
[10] | 黄潇婷. 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制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旅游学刊, 2007, 22(5): 73-79. |
[HUANG Xiaoting. A demonstrative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ixing admission fees in domestic tourist attractions[J]. Tourism Tribune, 2007, 22(5): 73-79.] | |
[11] | 黄元豪, 陈秋华, 修新田, 等. 森林型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鹏溪风景区为例[J]. 生态经济, 2018, 34(7): 201-207. |
[HUANG Yuanhao, CHEN Qiuhua, XIU Xintian, et al. A study on tourism environment capacity of forest landscape: Take Jiupengxi scenic spot of Tiantai mountain national forest park as an example[J]. Ecological Economy, 2018, 34(7): 201-207.] | |
[12] | 雷宏振, 邵鹏, 雷蕾. 我国旅游景区门票多目标定价机制研究[J]. 旅游学刊, 2012, 27(7): 49-56. |
[LEI Hongzhen, SHAO Peng, LEI Lei. Multi-target ticket pricing analysi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in China[J]. Tourism Tribune, 2012, 27(7): 49-56.] | |
[13] | 李先跃. 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趋势——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J]. 经济地理, 2019, 39(12): 212-220, 229. |
[LI Xianyue.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nd of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Citespace analysis[J]. Economic Geography, 2019, 39(12): 212-220, 229.] | |
[14] | 李晓琴, 银元. 低碳旅游景区概念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旅游学刊, 2012, 27(3): 84-89. |
[LI Xiaoqin, YIN Yuan. A conceptual model of low carbon scenic spots and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J]. Tourism Tribune, 2012, 27(3): 84-89.] | |
[15] | 刘春济, 高静. 国外旅游景点研究综述[J]. 旅游学刊, 2007, 22(1): 89-94. |
[LIU Chunji, GAO Jing. A summary of overseas research on the tourist attractions[J]. Tourism Tribune, 2007, 22(1): 89-94.] | |
[16] | 刘佳芳, 刘纯. 景区规划与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循环经济为视角[J]. 改革与战略, 2010, 26(8): 75-78. |
[LIU Jiafang, LIU Chun. Strategic option of scenery planning and developing: From the view of circular economy[J]. Reformation & Strategy, 2010, 26(8): 75-78.] | |
[17] | 刘强. 北京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现状、体制约束与优化思路[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2(10): 92-96, 213. |
[LIU Qia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system restri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icket price management in Beijing tourist attractions[J]. Price: Theory & Practice, 2022(10): 92-96, 213.] | |
[18] | 刘韫.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研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2): 1103-1108. |
[LIU Yun.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ecotourism sustainability: A case study of Jiuzhaigou scenic spot[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09, 18(12): 1103-1108.] | |
[19] | 宁志中, 王婷, 杨雪春. 2001年以来中国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变与景区群形成[J]. 地理研究, 2020, 39(7): 1654-1666. |
[NING Zhizhong, WANG Ting, YANG Xuechun.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formation of their clusters in China since 2001[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20, 39(7): 1654-1666.] | |
[20] | 阮立新. 基于利益相关者诉求的景区智慧旅游框架体系构建[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0(3): 159-165. |
[RUAN Lixin. Construction of smart tourism framework of scenic spot based on the demand of stakeholder[J].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7, 40(3): 159-165.] | |
[21] | 宋松, 张建新, 温丽娟, 等. 基于“5R”理念的旅游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中山陵景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09, 29(6): 1024-1028. |
[SONG Song, ZHANG Jianxin, WEN Lijuan, et 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ircular tourism economy based on “R” principles[J]. Economic Geography, 2009, 29(6): 1024-1028.] | |
[22] | 唐承财, 肖小月, 韩莹, 等. 中国典型冰雪旅游地开发模式及优化路径[J].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9): 2348-2366. |
[TANG Chengcai, XIAO Xiaoyue, HAN Ying, et al. Development mode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typical ice and snow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China[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22, 37(9): 2348-2366.] | |
[23] | 王金伟, 邹明乐, 徐晓文, 等. 东北三省滑雪场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 2023, 43(8): 187-199. |
[WANG Jinwei, ZOU Mingyue, XU Xiaowen, et al.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ski resorts i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J]. Economic Geography, 2023, 43(8): 187-199.] | |
[24] | 王韧, 宋爽爽. 高等级景区的旅游经济效应及其空间关联机制——基于中国225个地级市的实证[J]. 旅游学刊, 2024, 39(10): 14-30. |
[WANG Ren, SONG Shuangshuang. Tourism economic effects of high-level scenic spots and their spatial association mechanisms: An empirical study of 225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China[J]. Tourism Tribune, 2024, 39(10): 14-30.] | |
[25] | 汪侠, 顾朝林, 刘晋媛, 等.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多层次灰色方法——以老子山风景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07, 26(3): 625-635. |
[WANG Xia, GU Chaolin, LIU Jinyuan, et al. Multi-level grey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exploration potential: A case of Laozi Mountain Tourism Attraction[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7, 26(3): 625-635.] | |
[26] | 汪侠, 甄峰, 吴小根. 基于游客视角的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4): 448-456. |
[WANG Xia, ZHEN Feng, WU Xiaogen. Evaluation indices and empirical study of smart tourist attra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s: A case study of the Temple of Confucius and Qinhuai Scenic Site of Nanjing[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5, 34(4): 448-456.] | |
[27] | 韦宝婧, 胡希军, 朱满乐, 等.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绿色生态网络研究热点与趋势[J]. 经济地理, 2021, 41(9): 174-183. |
[WEI Baojing, HU Xijun, ZHU Manle, et al.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 of green ecological network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J]. Economic Geography, 2021, 41(9): 174-183.] | |
[28] | 文彤, 王晨叶, 张玉林. 非遗旅游体验质量对旅游者景区品牌评价的影响——文化赋能旅游的研究探讨[J]. 旅游科学, 2024, 38(7): 22-36. |
[WEN Tong, WANG Chenye, ZHANG Yulin. The influe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experience quality on tourists’ brand evaluation of scenic spots: Discussion on culture-enabled tourism[J]. Tourism Science, 2024, 38(7): 22-36.] | |
[29] | 吴清, 李细归, 吴黎, 等. 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分布格局及空间相关性分析[J]. 经济地理, 2017, 37(2): 193-200. |
[WU Qing, LI Xigui, WU Li, et 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of A-grade tourist attractions in Hunan Province[J]. Economic Geography, 2017, 37(2): 193-200.] | |
[30] | 肖昕, 韩永锐, 冯菁. 乡村文化生态变迁视域下非遗旅游的建构路径——以杨家埠民俗景区为例[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4, 44(2): 385-390. |
[XIAO Xin, HAN Yongrui, FENG Jing. Construction path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cultural ecological change: Taking Yangjiabu folk custom scenic spot as an example[J]. Journal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24, 44(2): 385-390.] | |
[31] | 闫闪闪, 梁宗正, 刘国秋, 等. 红色旅游流网络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 经济地理, 2024, 44(2): 198-207. |
[YAN Shanshan, LIANG Zongzheng, LIU Guoqiu,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d tourist flow network: A case study of Jiangxi Province[J]. Economic Geography, 2024, 44(2): 198-207.] | |
[32] | 杨春梅, 赵宝福.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冰雪旅游产业效率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8(1): 169-174. |
[YANG Chunmei, ZHAO Baofu. An efficiency evaluation on Chinese ice-snow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4, 28(1): 169-174.] | |
[33] | 杨美霞, 王敏.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研究[J]. 商业研究, 2009(2): 161-165. |
[YANG Meixia, WANG Min. Tourism circular economy structuring in Wulingyuan scenic spot[J]. Commercial Research, 2009(2): 161-165.] | |
[34] | 杨远丽, 李瑞, 杨火木, 等. 山地旅游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匹配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以贵州省为例[J]. 生态学报, 2024, 44(17): 7445-7460. |
[YANG Yuanli, LI Rui, YANG Huomu, et al. Spatial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atching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in mountainous tourism area: A case study of Guizhou Province[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24, 44(17): 7445-7460.] | |
[35] | 游巍斌, 何东进, 洪伟, 等. 基于条件价值法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J]. 资源科学, 2014, 36(9): 1880-1888. |
[YOU Weibin, HE Dongjin, HONG Wei, et al. The non-use value of heritage resources in Wuyishan scenery district using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J]. Resources Science, 2014, 36(9): 1880-1888.] | |
[36] | 于漪, 李桥兴. 智慧旅游发展的应用理论基础、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以荔波“小七孔”智慧景区为个案[J]. 贵州社会科学, 2023(7): 137-143. |
[YU Yi, LI Qiaoxing. Application theory foundation, realistic dilemma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smart tourism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Xiaoqikong” smart scenic spot in Libo[J].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2023(7): 137-143.] | |
[37] | 张朝枝, 徐红罡.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资源管理体制变迁——武陵源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07(8): 52-57, 65. |
[ZHANG Chaozhi, XU Honggang. The change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China’s world natural heritage resources[J]. Management World, 2007(8): 52-57, 65.] | |
[38] | 张朝枝, 曾莉萍, 林红霞. 社区居民对景区开发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基于地方依恋的视角[J]. 人文地理, 2015, 30(4): 136-142. |
[ZHANG Chaozhi, ZENG Liping, LIN Hongxia. Residents’perception of scenic development enterprises’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erspective of place attachment[J]. Human Geography, 2015, 30(4): 136-142.] | |
[39] | 张二勋, 谭杨, 张伟, 等. 国内生态旅游经济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 生态经济, 2021, 37(6): 124-133. |
[ZHANG Erxun, TAN Yang, ZHANG Wei, et al.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of domestic ecotourism economy: Visualization analysis based on knowledge map[J]. Ecological Economy, 2021, 37(6): 124-133.] | |
[40] | 张凌云. 景区门票价格与门票经济问题的反思[J]. 旅游学刊, 2019, 34(7): 17-24. |
[ZHANG Lingyun. Reflection on ticket price and ticket economy in scenic spots[J]. Tourism Tribune, 2019, 34(7): 17-24.] | |
[41] | 张鑫. 冰雪旅游景区安全管理初探[J]. 现代商业, 2011(6): 285. |
[ZHANG Xin. A preliminary study on safety management of ice and snow tourist attractions[J]. Modern Business, 2011(6): 285.] | |
[42] | 钟金贵, 杨娟. 遵义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 农业经济, 2012(8): 47-48. |
[ZHONG Jingui, YANG Juan.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red tourism and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Zunyi[J].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2(8): 47-48.] | |
[43] | 周晓丽, 唐承财. 基于网络搜索大数据的5A级景区客流量预测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 34(3): 204-208. |
[ZHOU Xiaoli, TANG Chengcai. Forecasting the tourists flow in 5A tourist attractions based on searching big data[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0, 34(3): 204-208.] | |
[44] | 周学军, 吕鸿江. 游客涉入情境下网红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游客忠诚的关系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36(1): 192-200. |
[ZHOU Xuejun, LYU Hongjia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age of internet-famous tourist destinations and tourist loyalty in the context of tourist involvement[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2, 36(1): 192-200.] | |
[45] | 周学军, 张焰. 基于游客期望感知分析的旅游景区开发研究——以青龙瀑布为例[J]. 旅游论坛, 2011, 4(5): 17-21, 28. |
[ZHOU Xuejun, ZHANG Yan. The tourists expectations and perception impa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 case study of Qinglong waterfall[J]. Tourism Forum, 2011, 4(5): 17-21, 28.] | |
[46] | 朱竑, 陈晓亮. 中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J]. 地理科学, 2008, 28(5): 607-615. |
[ZHU Hong, CHEN Xiaoliang. Spac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A-grade scenic spot in China[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28(5): 607-615.] | |
[47] | 朱明, 史春云, 高峰, 等. 长三角旅游吸引物城乡空间分异特征[J]. 地理科学, 2022, 42(8): 1455-1462. |
[ZHU Ming, SHI Chunyun, GAO Feng, et al.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nd r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22, 42(8): 1455-1462.] | |
[48] | 邹统钎.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3(11): 41-44. |
[ZOU Tongqian. A management model for scenic spots in experiential economy era[J]. Business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 2003(11): 41-44.] | |
[49] | 邹统钎.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研究[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4-6. |
[ZOU Tongqian. Study on Management Models of China’s Tourist Attractions[M].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Press, 2006: 4-6.] | |
[50] | 左冰. 红色旅游与政党认同——基于井冈山景区的实证研究[J]. 旅游学刊, 2014, 29(9): 60-72. |
[ZUO Bing. Red tourism and communist party identity in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Jinggangshan scenic area[J]. Tourism Tribune, 2014, 29(9): 60-72.] |
[1] | 崔爽爽, 程瀚祺, 刘相军. 旅游具身性的知识表征——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 旅游导刊, 2024, 8(3): 77-101. |
[2] | 刘芸希, 夏宪玲, 陶长江. 国内节事研究回顾与述评[J]. 旅游导刊, 2023, 7(1): 85-107. |
[3] | 江帆, 林珊珊, 应天煜, 潘冰, 周亚庆. 中国旅游大数据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 旅游导刊, 2022, 6(4): 68-104. |
[4] | 张鹤, 王庆生. 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与述评[J]. 旅游导刊, 2022, 6(3): 86-101. |
[5] | 隋新玉,刘兴双,王慧. 国内森林旅游核心问题研究进展及趋势[J]. 旅游导刊, 2020, 4(2): 77-95. |
[6] | 邬超, 邵秀英, 高楠. 旅游形象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旅游导刊, 2019, 3(5): 84-99. |
[7] | 魏红妮, 朱竑. 旅游研究中的学术动态剖析——基于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的可视化图谱样本分析[J]. 旅游导刊, 2018, 2(3): 41-65. |
[8] | 武传表, 向慧容, 万绍娟.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庐山风景区游客教育认同度提升对策研究[J]. 旅游导刊, 2017, 1(4): 46-56.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