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微信号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11-30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康复性流动视角下的健康与养生旅游研究展望
徐红罡, 王珂
旅游导刊. 2018 (6): 1-16.   DOI: 10.12054/lydk.bisu.100
摘要( )   HTML( )     PDF(1557KB)( )

健康与养生旅游在近20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然而已有的相关研究多为描述型研究,主要关注健康与养生旅游的供给特征、需求特征和政治经济学分析,很少有研究对旅游促进游客身心健康的机制作出理论解释。本文提出应该借鉴健康地理学中“康复性流动”的概念来理解健康与养生旅游的现象,突破目前健康与养生旅游研究缺乏理论视角和理论贡献的困境。康复性流动理论为理解流动、地方和健康提供了理论视角,可应用到健康与养生旅游研究中解释旅游流动促进健康的内在机制,同时,其理论深度和广度也可以在旅游的情境中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这两者的结合可促进旅游地理学和健康地理学的交叉,进一步推进对地方、流动与健康关系的认识。

中国旅游者行为研究述评(1987—2018)
白凯, 王馨
旅游导刊. 2018 (6): 17-32.   DOI: 10.12054/lydk.bisu.105
摘要( )   HTML( )     PDF(1778KB)( )

本文利用1987年至2018年中国知网的期刊文献,对国内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基本状况(研究阶段、核心机构、核心作者、核心期刊和研究话题)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视角选择、理论推进、方法使用和实践应用4个层面对国内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与述评。本文提出未来的中国旅游者行为研究应从对象拓展、数据获取、方法更新、理论建构4个方向深入挖掘,实现与国际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平等对话,解决中国旅游发展的实际问题。

过境免签政策与入境旅游增长——基于PSM-DID方法的分析
宋昌耀, 贾然, 厉新建
旅游导刊. 2018 (6): 33-46.   DOI: 10.12054/lydk.bisu.87
摘要( )   HTML( )     PDF(1567KB)( )

签证政策对入境旅游增长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过境免签政策作为一项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积极签证政策,亦成为我国促进入境旅游增长的方法之一。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基于2008年至2016年的面板数据,创新性地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PSM-DID)对过境免签政策的入境旅游增长效应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过境免签政策显著地促进了入境旅游的发展,且此项政策的促进效应当即有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碍于该项政策的缺陷,过境免签政策的有效性有所下降。此外,本文采用安慰剂检验后回归结果依然稳健。本文对于研究签证政策的有效性、过境免签政策实施的改进以及旅游研究领域政策评价研究方法的完善都具有参考价值。

民族传统村落村民文化适应的维度研究——基于黔东南三个侗族村寨的实证研究
范莉娜
旅游导刊. 2018 (6): 47-62.   DOI: 10.12054/lydk.bisu.84
摘要( )   HTML( )     PDF(1699KB)( )

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3个侗族传统村落的526位村民为调查对象,利用SL-ASIA量表检测他们的文化适应情况。研究把村民随机分成人数大致相等的两组相对独立样本,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在SL-ASIA问项测量下发现了黔东南侗族村寨原住民的文化适应具有民族认同、社会交往交流、日常生活行为3个维度。从3个维度的均值可以初步判定尽管侗族村寨原住民在日常生活行为中受现代化节奏影响明显,但其内里的族群认同依然很强,侗语作为母语的使用场合和使用频率都很高,村民普遍人际交往圈子较窄,是典型的熟人社会。

旅游营销和旅游服务研究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新理论
吕兴洋, 胡家镜, 万秋, 熊林, 邢博, 潘莉, 马骏
旅游导刊. 2018 (6): 63-87.   DOI: 10.12054/lydk.bisu.99
摘要( )   HTML( )     PDF(1840KB)( )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大量新现象、新问题,研究者对其内在规律进行探寻和作出科学解释的过程有力地促进了旅游学科的发展。而对关联学科新理论的引入和借鉴,则给予旅游研究者新的理论工具和不同以往的理论视角,有助于完成对现象与问题的解析。所以我们一直关注“旅游研究中的现象、问题和理论”,尤其强调“新现象、新问题和新理论”对于学科发展的积极影响。有鉴于此,本期“观点与争鸣”栏目中,我们邀请多位青年研究者,对各自研究领域中出现的新现象、面临的新问题和值得借鉴的新理论加以介绍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考,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供各位旅游研究者参考。
其中,吕兴洋对“感官营销理论”的引荐为目的地营销研究提供了一种不同以往的理论视角——从旅游者的感官体验而非心理认知入手,发现当前目的地营销的感官缺位与缺维的问题,指出目的地营销的新机会。胡家镜等有关“顾客导向型偏离”观点的提出是基于对酒店中员工行为的细致观察。相关研究发现,在实际服务中,服务人员会出于帮助顾客、维护企业顾客间关系的积极目的作出违反组织规章制度的行为。顾客导向型偏离行为在服务业中大量存在,其一方面符合了服务企业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目标,另一方面却又违反了企业的制度规则。这一存在矛盾的管理问题给服务行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邢博关于“精益服务”的观点则是对实践中“什么是好服务?”这一问题的理论性思考与概念构建。研究将顾客价值理论、服务生产力理论、标准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卓越服务和精益服务等进行了逻辑整合,提出的全景概念和全景理论模型为服务领域的未来研究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模型中的企业运营和顾客感知环节都可以延伸出新的研究课题和研究范式。潘莉等提出的“旅游景观性别气质”既是传统社会角色下性别差异研究的延伸,更是品牌营销理念与旅游景观凝视化现象的遥相呼应。透过旅游景观的性别化凝视,旅游者得以获得地方认同,满足自我表达的独特性需求。与此同时,目的地对景观鲜明性别气质的打造,也更有可能凸显品牌优势、引发旅游者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