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rospects ›› 2018, Vol. 2 ›› Issue (4): 70-89.DOI: 10.12054/lydk.bisu.77
• Review Article •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Zhiyong DUAN(), Xia WANG, Danli LIU, Jing HE
Received:
2018-05-07
Revised:
2018-06-20
Online:
2018-07-30
Published:
2018-09-07
作者简介:
段志勇(1996— ),男,四川宜宾人,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交通扶贫。E-mail:基金资助:
CLC Number:
Zhiyong DUAN, Xia WANG, Danli LIU, Jing HE.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ourism Transportation Research[J].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rospects, 2018, 2(4): 70-89.
段志勇, 汪侠, 刘丹丽, 何静. 国内外旅游交通研究现状及展望[J]. 旅游导刊, 2018, 2(4): 70-89.
序号 | 研究内容 | 国内文献 | 国外文献 | ||
---|---|---|---|---|---|
篇数 | 占比 | 篇数 | 占比 | ||
1 | 旅游交通在旅游系统中的地位 | 77 | 20.81% | 50 | 20.83% |
2 | 旅游交通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影响 | 16 | 4.32% | 31 | 12.92% |
3 | 旅游交通对于塑造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作用 | 52 | 14.06% | 9 | 3.75% |
4 | 旅游交通的规划设计理论与发展策略研究 | 118 | 31.89% | 27 | 11.25% |
5 | 旅游交通技术与安全管理研究 | 19 | 5.14% | 5 | 2.09% |
6 | 旅游交通的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 35 | 9.46% | 33 | 13.75% |
7 | 旅游与交通的互动关联研究 | 47 | 12.70% | 83 | 34.58% |
8 | 其他 | 6 | 1.62% | 2 | 0.83% |
总计 | 370 | 100.00% | 240 | 100.00% |
Tab.1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content of tourism transportation-related articles published at home and abroad
序号 | 研究内容 | 国内文献 | 国外文献 | ||
---|---|---|---|---|---|
篇数 | 占比 | 篇数 | 占比 | ||
1 | 旅游交通在旅游系统中的地位 | 77 | 20.81% | 50 | 20.83% |
2 | 旅游交通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影响 | 16 | 4.32% | 31 | 12.92% |
3 | 旅游交通对于塑造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作用 | 52 | 14.06% | 9 | 3.75% |
4 | 旅游交通的规划设计理论与发展策略研究 | 118 | 31.89% | 27 | 11.25% |
5 | 旅游交通技术与安全管理研究 | 19 | 5.14% | 5 | 2.09% |
6 | 旅游交通的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 35 | 9.46% | 33 | 13.75% |
7 | 旅游与交通的互动关联研究 | 47 | 12.70% | 83 | 34.58% |
8 | 其他 | 6 | 1.62% | 2 | 0.83% |
总计 | 370 | 100.00% | 240 | 100.00% |
研究内容 | 国外 | 国内 | ||
---|---|---|---|---|
旅游交通在旅游系统中的地位 | 分析不同交通方式对旅游业的作用,强调交通成本、交通政策的变化对区域旅游业的影响,着重分析旅游交通模式对于旅游流的引导作用 | 侧重于定性分析交通可达性对于改变客源市场结构、区域旅游业的影响,对于交通条件影响下的旅游流变化研究比较匮乏,交通对旅游业影响的负面效应研究不够 | ||
旅游交通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影响 | 研究系统性较强,注重将交通、目的地形象与游客的体验满意度结合,突出交通服务、设施水平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积极作用,同时强调交通设施在旅游目的地引起的负面影响 | 侧重于交通在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及其作为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吸引力方面的作用,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视角不够全面且研究深度不足 | ||
研究内容 | 国外 | 国内 | ||
旅游交通对于塑造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作用 | 对于交通运输与旅游空间格局关系的研究较少,少部分文献研究了交通在缩短时空距离、加强区域旅游联系方面的作用 | 强调交通可达性对旅游系统要素的空间格局和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注重分析交通格局的变化导致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差异,不同尺度的旅游空间结构对比分析不足 | ||
旅游交通的规划设计理论与发展策略研究 | 交通规划理论的创新性较强,突出绿色交通、美学设计规划等特点,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发展策略以多学科融合为主,强调政策构建、跨部门合作、智能化交通等策略 | 注重实践应用价值,针对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提出规划理念,忽视了景区内外部的交通衔接规划。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交通配套优化管理等方面,学科交叉性研究不多 | ||
旅游交通技术与安全管理研究 | 少量文献关注智能化交通系统的设计以及信息软件在旅游规划方面的应用,鲜有涉及交通安全因素的评估研究 | 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仅有少部分研究集中在了旅游交通信息系统技术框架构建、信息制图等方面,且对旅游交通风险评价与预防的定量研究不够 | ||
旅游交通的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 关注不同的交通方式对环境产生的碳排放量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多层次分析旅游交通因子对生态足迹的影响,较多关注交通管理战略、可持续能源和绿色交通的使用 | 研究视角单一,交通道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的评估仍处于初级阶段;研究深度不足,对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待挖掘,较少涉及跨区域和不同交通方式的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 ||
旅游与交通的互动关联研究 | 研究角度多样化,注重互动理论的概念框架构建、交通与旅游之间的供需机制研究、交通与旅游行为的互动影响等 | 注重旅游与交通的相关性研究,分析旅游经济与交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旅游与交通互动关联因素、路径的理论研究匮乏 |
Tab.2 Comparison of tourism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研究内容 | 国外 | 国内 | ||
---|---|---|---|---|
旅游交通在旅游系统中的地位 | 分析不同交通方式对旅游业的作用,强调交通成本、交通政策的变化对区域旅游业的影响,着重分析旅游交通模式对于旅游流的引导作用 | 侧重于定性分析交通可达性对于改变客源市场结构、区域旅游业的影响,对于交通条件影响下的旅游流变化研究比较匮乏,交通对旅游业影响的负面效应研究不够 | ||
旅游交通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影响 | 研究系统性较强,注重将交通、目的地形象与游客的体验满意度结合,突出交通服务、设施水平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积极作用,同时强调交通设施在旅游目的地引起的负面影响 | 侧重于交通在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及其作为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吸引力方面的作用,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视角不够全面且研究深度不足 | ||
研究内容 | 国外 | 国内 | ||
旅游交通对于塑造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作用 | 对于交通运输与旅游空间格局关系的研究较少,少部分文献研究了交通在缩短时空距离、加强区域旅游联系方面的作用 | 强调交通可达性对旅游系统要素的空间格局和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注重分析交通格局的变化导致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差异,不同尺度的旅游空间结构对比分析不足 | ||
旅游交通的规划设计理论与发展策略研究 | 交通规划理论的创新性较强,突出绿色交通、美学设计规划等特点,以游客体验为核心,发展策略以多学科融合为主,强调政策构建、跨部门合作、智能化交通等策略 | 注重实践应用价值,针对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提出规划理念,忽视了景区内外部的交通衔接规划。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交通配套优化管理等方面,学科交叉性研究不多 | ||
旅游交通技术与安全管理研究 | 少量文献关注智能化交通系统的设计以及信息软件在旅游规划方面的应用,鲜有涉及交通安全因素的评估研究 | 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仅有少部分研究集中在了旅游交通信息系统技术框架构建、信息制图等方面,且对旅游交通风险评价与预防的定量研究不够 | ||
旅游交通的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 关注不同的交通方式对环境产生的碳排放量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多层次分析旅游交通因子对生态足迹的影响,较多关注交通管理战略、可持续能源和绿色交通的使用 | 研究视角单一,交通道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的评估仍处于初级阶段;研究深度不足,对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待挖掘,较少涉及跨区域和不同交通方式的综合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 ||
旅游与交通的互动关联研究 | 研究角度多样化,注重互动理论的概念框架构建、交通与旅游之间的供需机制研究、交通与旅游行为的互动影响等 | 注重旅游与交通的相关性研究,分析旅游经济与交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旅游与交通互动关联因素、路径的理论研究匮乏 |
研究内容 | 主要定量研究方法 | |||
---|---|---|---|---|
国内 | 国外 | |||
旅游交通在旅游系统中的地位 | 门槛回归模型( |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 ||
旅游交通对于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作用 | 探索性空间分析( | 重力模型( | ||
旅游交通的规划设计理论与发展策略研究 | 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 | |||
旅游交通技术与安全管理研究 | 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
旅游交通的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 碳排放测算模型( | 多元回归模型( | ||
旅游与交通的互动关联研究 | 耦合协调模型( | 双变量probit模型( |
Tab.3 Comparison of tourism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研究内容 | 主要定量研究方法 | |||
---|---|---|---|---|
国内 | 国外 | |||
旅游交通在旅游系统中的地位 | 门槛回归模型( |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 ||
旅游交通对于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作用 | 探索性空间分析( | 重力模型( | ||
旅游交通的规划设计理论与发展策略研究 | 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 | |||
旅游交通技术与安全管理研究 | 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
旅游交通的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 碳排放测算模型( | 多元回归模型( | ||
旅游与交通的互动关联研究 | 耦合协调模型( | 双变量probit模型( |
大洲 | 欧洲(98) | 亚洲(57) | 大洋洲(12) | 北美洲(14) | 非洲(13) | |||
---|---|---|---|---|---|---|---|---|
跨国家区域 | 欧洲地区(6)、地中海地区(3) | 亚太地区(4)、中东地区(1) | 加勒比亚地区(1)、百慕大地区(1) | |||||
所属国家 | 英国(15)、意大利(9)、西班牙(14)、克罗地亚(7)、法国(6)、俄罗斯(4)、德国(4)、波兰(4)、土耳其(3)、斯洛文尼亚、德国(4)、瑞士(3)、挪威(2)、捷克(2)、罗马尼亚(2)、其他(10) | 中国(28)、印尼(3)、印度(4)、泰国(2)、日本(3)、马来西亚(2)、伊朗(2)、其他(8) | 新西兰(5)、澳大利亚(7) | 美国(9)、加拿大(3) | 尼日利亚(3)、坦桑尼亚(2)、毛里求斯(3)、埃塞俄比亚(2)、津巴布韦(2)、埃及(1) |
Tab.4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case-related articles published at abroad
大洲 | 欧洲(98) | 亚洲(57) | 大洋洲(12) | 北美洲(14) | 非洲(13) | |||
---|---|---|---|---|---|---|---|---|
跨国家区域 | 欧洲地区(6)、地中海地区(3) | 亚太地区(4)、中东地区(1) | 加勒比亚地区(1)、百慕大地区(1) | |||||
所属国家 | 英国(15)、意大利(9)、西班牙(14)、克罗地亚(7)、法国(6)、俄罗斯(4)、德国(4)、波兰(4)、土耳其(3)、斯洛文尼亚、德国(4)、瑞士(3)、挪威(2)、捷克(2)、罗马尼亚(2)、其他(10) | 中国(28)、印尼(3)、印度(4)、泰国(2)、日本(3)、马来西亚(2)、伊朗(2)、其他(8) | 新西兰(5)、澳大利亚(7) | 美国(9)、加拿大(3) | 尼日利亚(3)、坦桑尼亚(2)、毛里求斯(3)、埃塞俄比亚(2)、津巴布韦(2)、埃及(1) |
[1] | Albalate D, Fageda X.High speed rail and tourism: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pain[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 2016(85):174~185. |
[2] | Connell J, Page S J.Exploring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car-based tourist travel in Loch Lomond and Trossachs National Park, Scotland[J]. Tourism Management, 2008, 29(3):561~580. |
[3] | Divisekera S.Interdependencies of demand for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J]. Tourism Economics, 2016, 22(6):1191~1206. |
[4] | Downward P, Lumsdon L.Tourism transport and visitor spending: A study in the North York Moors, National Park, UK[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4, 42(4):415~420. |
[5] | Geeta D, Abhisha J.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spires growth of tourism in Kerala (with special referrence to Kozhikode district)[J]. Journal of Asian Research Consortium, 2011, 1(3):406~416. |
[6] | Givoni M.Development and impact of the modern high-speed train: A review[J]. Transport Reviews, 2006, 26(5):593~611. |
[7] | Gronau W.Encouraging behavioural change towards sustainable tourism: A German approach to free public transport for tourists[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7, 25(2):265~275. |
[8] | Hall D R.Conceptualising tourism transport: Inequality and externality issues[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1999, 7(3):181~188. |
[9] | Henderson J.Transport and tourism destination development: An Indonesian perspective[J].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2009, 9(3):199~208. |
[10] | Hwang Y H, Gretzel U, Fesenmaier D R.Multicity trip patterns: Tourists to the United State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6, 33(4):1057~1078. |
[11] | Khadaroo J, Seetanah B.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34(4):1021~1032. |
[12] | Khadaroo J, Seetanah B.The role of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in internat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A gravity model approach[J]. Tourism Management, 2008,29(5):831~840. |
[13] | Khan S A R, Dong Q L, Wei S B, et al. Travel and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dex: The impact of air transportation, railways transportation, travel and transport services on international inbound and outbound tourism[J].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 2017(58):125~134. |
[14] | Ko J, Kim E, Jeong D W, et al.Aesthetic Approach to gree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in tourism with design factors[J]. Journal of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Sciences, 2017, 9(7S):1~14. |
[15] | Lohmann G, Duval D T.Destination morphology: A new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tourism-transport issues[J].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 2014, 3(3):133~136. |
[16] | Loi L T I, So A S I, Lo I S, et al. Does the quality of tourist shuttles influence revisit intention through destination image and satisfaction? The case of Macao[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2017(32):115~123. |
[17] | Martín-Cejas R R, Sánchez P P R.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of road transport related to tourism activity: The case for Lanzarote Island[J]. 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1): 98~103. |
[18] | Masiero L, Zoltan J.Tourists intra-destination visits and transport mode: A bivariate probit model[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3(43):529~546. |
[19] | Masson S, Petiot R.Can the high speed rail reinforce tourism attractiveness? The case of the high speed rail between Perpignan (France) and Barcelona (Spain)[J]. Technovation,2009,29(9): 611~617. |
[20] | Moyano A, Coronado J M, Garmendia M.How to choose the most efficient transport mode for weekend tourism journeys: An HSR and private vehicle comparison[J]. The Open Transportation Journal, 2016,10(Suppl-1, M8):84~96. |
[21] | Musa I J, Ndawayo B A.The role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Nigeria[J]. Tourismos: An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of Tourism, 2011, 6(1): 297~305. |
[22] | Papatheodorou A.Tourism, transport geography and industrial economics: A synthesis in the context of Mediterranean islands[J]. Anatolia, 2001, 12(1):23~34. |
[23] | Peeters P, Schouten F.Reducing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inbound tourism and transport to Amsterdam[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06,14(2):157~171. |
[24] | Prebez?ac D. The quality of air transport services in function of improving the total quality of tourism offer[J].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1997, 3(2):381~392. |
[25] | Prideaux B.The role of the transport system in destination development[J]. Tourism Management, 2000,21(1):53~63. |
[26] | Ragunathan T, Battula S B, Vedika J, et al.ITTS: Intelligent transport and tourism system[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 2015(50):191~196. |
[27] | Sambracos E.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 An economic quantitative analysis[J]. European Research Studies Journal,1999(1-4):69~82. |
[28] | Schiefelbusch M, Jain A, Sch?fer T, et al.Transport and tourism: Roadmap to integrated planning developing and assessing integrated travel chains[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7, 15(2):94~103. |
[29] | Sorupia E.Rethinking the role of transportation in tourism[J] .Proceedings of the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 2005(5):1767~1777. |
[30] | ?tef?nic? M.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tourism industry-dimensions and actions[J]. Stud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es(Economics Edition), 2017(25):84~89. |
[31] | Tang C Z, Weaver D, Lawton L.Can stopovers be induced to revisit transit hubs as stayover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J].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 2017(62):54~64. |
[32] | Tsui K W H. Does a low-cost carrier lead the domestic tourism demand and growth of New Zealand?[J]. Tourism Management, 2017(60):390~403. |
[33] | Turton B J, Mutambirwa C C.Air transport services and 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 Zimbabwe[J]. Tourism Management, 1996,17(6):453~462. |
[34] | Van Truong N, Shimizu T.The effect of transportation on tourism promotion: Literature review on application of the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 Model[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rocedia, 2017(25):3096~3115. |
[35] | Wang X, Huang S S, Zou T Q, et al.Effects of the high speed rail network on China’s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J]. 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2(1):34~38. |
[36] | Zimmerman C, Daigle J, Pol J.Tourism business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cadia National Park, Maine[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04(1895):182~187. |
[37] |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邓峰. 我国“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专业化的空间效应[J]. 中国流通经济, 2017, 31(3): 79~87. |
[38] | 鲍捷, 陆林, 吉中会. 基于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的皖北地区旅游交通优化与线路组织[J]. 人文地理, 2010, 25(3): 144~148. |
[39] | 包战雄, 袁书琪, 陈光水. 不同游客吸引半径景区国内旅游交通碳排放特征比较[J]. 地理科学, 2012, 32(10): 1168~1175. |
[40] | 曹芳东, 黄震方, 吴江, 等.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测度与区位可达性分析[J]. 地理学报, 2012, 67(12): 1686~1697. |
[41] | 陈光军. 民族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考[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5, 29(4): 43~49. |
[42] | 陈小君, 林晓言. 海岛旅游交通模式分析——以海南岛为例[J]. 经济地理, 2011,31(3): 500~503. |
[43] | 戴继锋, 杜恒, 张国华. 专业旅游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技术方法研究——以三亚市为例[J]. 城市交通, 2013, 11(1): 25~32. |
[44] | 戴学军, 庄大昌, 林敬英. 基于GIS的旅游交通巨变下客源空间结构演化分析——以惠州龙门县为例[J]. 热带地理, 2011, 31(5): 502~506. |
[45] | 董亚娟. 国外近30年旅游交通研究述评与展望[J]. 社会科学家, 2016(8): 89~93. |
[46] | 杜美龄, 孙根年. 30年来国际“贸易—交通—旅游”(3T)互动的统计分析[J]. 人文地理, 2015, 30(2): 155~160. |
[47] | 杜雪梅,黄成敏,李世广,等. 区域可达性与旅游景点空间分布关系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27(4): 366~369. |
[48] | 冯立新, 杨效忠. 基于陆路交通网络的跨界旅游区可达性测度及空间格局优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9): 1172~1179. |
[49] | 宫斐. 高铁对广西城市居民旅游感知与行为的影响[J]. 经济研究参考, 2016(25): 71~78. |
[50] | 郭建科, 王绍博, 李博, 等. 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J]. 地理科学, 2016 , 36(4): 521~529. |
[51] | 何凌, 张鹏飞. 高速公路旅游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 交通企业管理, 2006(10):63~64. |
[52] | 胡浩, 王姣娥, 金凤君. 基于可达性的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旅游潜力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6): 808~816. |
[53] | 黄柯, 祝建军, 蒲素. 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现状及研究述评[J]. 人文地理, 2007, 22(1): 23~27. |
[54] | 黄泰, 席建超, 葛全胜. 高铁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影响计量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9): 1311~1322. |
[55] | 戢晓峰,张力丹,陈方,等. 云南省自驾游发展水平与旅游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分异及耦合[J]. 经济地理, 2016 , 36(5): 195~201. |
[56] | 蒋海兵, 刘建国, 蒋金亮. 高速铁路影响下的全国旅游景点可达性研究[J]. 旅游学刊, 2014, 29(7): 58~67. |
[57] | 江捷, 邵源, 宋家骅. 江南水乡古镇地区旅游交通组织模式研究[J]. 城市规划, 2015, 39(11): 107~112. |
[58] | 靳诚, 陆玉麒, 范黎丽. 基于公路网络的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可达性格局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2): 258~269. |
[59] | 觉安拉姆, 阿贵, 泽勇, 等. 青藏铁路对西藏民俗文化旅游的影响及对策[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5(1): 31~35, 48. |
[60] | 李保超, 王朝辉, 李龙, 等. 高速铁路对区域内部旅游可达性影响——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J]. 经济地理, 2016, 36(9): 182~191. |
[61] | 李如友, 黄常州.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证据[J]. 旅游科学, 2015, 29(2): 1~13, 27. |
[62] | 刘安乐, 王成, 杨承玥, 等. 边疆山区旅游城市的交通与旅游发展耦合关系——以丽江市为实证案例[J]. 经济地理, 2018, 38(1): 196~203. |
[63] | 刘宇青, 徐虹, 刘海玲. 高铁开通对消费者旅游线路节点选择的影响研究[J]. 消费经济, 2014, 30(6): 60~64, 49. |
[64] | 鲁宜苓, 孙根年. 公路何以成为旅游资源[J]. 公路, 2017, 62(3): 193~198. |
[65] | 卢松,潘蕙,曹超轶.旅游地公共交通性能的游客感知研究——以黄山市为例[J].人文地理, 2011(6): 133~137. |
[66] | 罗景峰. 基于可变模糊耦合方法的旅游交通安全评价[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6, 46(11): 99~104. |
[67] | 骆炎民. 泉州旅游交通WebGIS的设计与实现[J].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 23~26. |
[68] | 马勇, 李丽霞, 任洁. 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 经济地理, 2017, 37(10): 215~220, 227. |
[69] | 潘竟虎, 从忆波. 中国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空间可达性测度[J].地理科学,2012,32(11): 1321~1327. |
[70] | 彭永祥, 吴成基. 贫困地区区域旅游系统对重大机遇的滞后弱响应——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车后的柞水旅游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 23(1): 133~137. |
[71] | 石培基, 王祖静, 李巍. 基于公路网络的甘肃省城市旅游腹地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4): 510~517. |
[72] | 宋晓冰, 王迎, 杜竺义, 等. 我国智能旅游交通系统的构建[J]. 汽车工业研究, 2009(9):34~35. |
[73] | 苏欣慰, 杨莉. 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沿线旅游资源整合[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 29(12): 1326~1328. |
[74] | 孙晋坤, 章锦河, 刘泽华, 等. 区域旅游交通碳排放测度模型及实证分析[J]. 生态学报, 2015, 35(21): 7161~7171. |
[75] | 孙莉芬, 张席洲. 旅游交通设施协同设计的理念探讨[J]. 规划师, 2005, 21(7): 98~100. |
[76] | 汪德根. 武广高速铁路对湖北省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影响[J]. 地理研究,2013, 32(8): 1555~1564. |
[77] | 汪德根,钱佳,牛玉. 高铁网络化下中国城市旅游场强空间格局及演化[J]. 地理学报,2016, 71(10): 1784~1800. |
[78] | 王旭科. 交通运输对旅游流的作用机制研究[J]. 物流技术, 2010,29(13): 67~69. |
[79] | 王云,朴正吉,关磊,等. 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3,32(2): 425~435. |
[80] | 王兆峰. 入境旅游流与航空运输网络协同演化及差异分析——以西南地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2, 31(7): 1328~1338. |
[81] | 王兆峰. 张家界旅游城市游客公共交通感知、满意度与行为[J].地理研究,2014, 33(5) : 978~987. |
[82] | 王兆峰, 罗瑶. 交通运输网对武陵山区旅游业发展响应的测度与差异研究——以张家界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3,32(3): 83~87. |
[83] | 王兆峰, 徐赛, 邓楚雄. 高速公路对武陵山区旅游城市吸引力影响及差异[J].经济地理,2016, 36(12): 189~196. |
[84] | 吴晨, 李东和, 汪燕. 旅游景区的低碳交通模式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8):747~750. |
[85] | 吴潘, 吴晋峰, 周芳如,等. 目的地内部旅游交通通达性评价方法研究——以西安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6, 43(3): 345~356. |
[86] | 吴旗韬, 张虹鸥, 叶玉瑶, 等.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港珠澳大桥时空压缩效应[J].地理学报, 2012, 67(6): 723~732. |
[87] | 席建超, 张瑞英, 赵美风. 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安全风险评价[J].山地学报,2012,30(6): 737~746. |
[88] | 肖建红,于庆东, 刘康, 等. 舟山群岛旅游交通生态足迹评估[J].生态学报,2011,31(3): 849~857. |
[89] | 肖潇, 张捷, 卢俊宇, 等. 旅游交通碳排放的空间结构与情景分析[J].生态学报,2012,32(23): 7540~7548. |
[90] | 肖星. 陇海—宝中—包兰环状铁路沿线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干旱区地理, 1999, 22(1):75~80. |
[91] | 杨仲元, 卢松. 交通发展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以皖南旅游区为例[J].地理科学, 2013,33(7):806~814. |
[92] | 殷平, 何赢, 袁园. 城际高铁背景下区域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J].新视野,2016(1): 81~85,100. |
[93] | 余菲菲, 胡文海, 荣慧芳. 中小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池州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5,35(9): 1116~1122. |
[94] | 余华刚, 赵海娟, 陈傲. 交通静化技术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中的应用——以咸宁市旅游区为例[J].城市交通, 2012,10(5): 55~61. |
[95] | 于秋阳, 杨思涵. 高铁枢纽城市旅游产业供给水平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人文地理, 2017,32(1):145~151. |
[96] | 张朝元, 王彭德, 陈丽. 基于PCA改进的LS-SVM公路旅游客流量预测模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6(5): 38~42. |
[97] | 张广海, 赵金金.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的空间计量研究[J].经济管理, 2015,37(7): 116~126. |
[98] | 祖木热提?买合木提, 孜比布拉?司马义, 帕夏古, 等. 南疆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点—轴”开发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 2010,30(9): 1574~1579. |
Viewed | ||||||
Full text |
|
|||||
Abstrac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