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微信号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2-3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论文:理论建构探索与展望
旅游地社区研究——从生计到福祉的理论拓展
苏明明
旅游导刊. 2021 (6): 1-23.   DOI: 10.12054/lydk.bisu.184
摘要( )   HTML( )     PDF(14279KB)( )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旅游地社区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不断延展,从社区参与、社区感知、社区生计、社区赋权等多维度进行了大量探索。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这标志着我国步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美好生活建构成为重要目标之一,社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成为新时代的关键词。前期研究依托可持续生计框架探索了社区生计系统的多时空演化,然而研究也显示出生计框架在研究维度上的局限性,不能全面体现旅游地社区发展的多元需求。因此,旅游地社区研究也应随着新时代、新需求不断拓展,更综合全面地探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区可持续发展和美好生活建构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提出社区福祉框架能够从多维视角解析社区与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体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在新时代旅游地社区研究中具有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重要性和研究潜力。

从乡村性到后乡村性:乡村旅游的理论展望
李志飞, 吴锦超, 张晨晨
旅游导刊. 2021 (6): 24-42.   DOI: 10.12054/lydk.bisu.181
摘要( )   HTML( )     PDF(11344KB)( )

乡村地理学提出用乡村性来定义乡村,旅游地理学认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基础,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旅游者需求的改变,乡村性逐渐被解构,正在流失。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已有文献,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背景,提出重构乡村性——后乡村性,并探索性地建构了后乡村性的6个维度:乡村“新移民化”、乡村“再地方化”、文化城市化、居住到栖居、城乡二元对立到城乡连续体、社区参与到社区营造。同时,基于乡村性指数和后乡村性的6个维度,探索性地提出后乡村性指数(PRI)应考虑的指标,包括流动人口、游客满意度、旅游就业、居住的现代性、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新乡贤”的社区治理结构、福利本地化等。后乡村性的提出对发展乡村旅游理论和优化乡村旅游治理结构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指导意义。

研究论文
共享住宿领域房东未来共享行为研究——基于风险决策的视角
谷慧敏, 雷铭, 王静, 张莹莹
旅游导刊. 2021 (6): 43-65.   DOI: 10.12054/lydk.bisu.183
摘要( )   HTML( )     PDF(11997KB)( )

作为共享经济的重要分支,共享住宿在满足个性化住宿需求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往研究主要从需求角度考察房客对共享住宿的参与意愿,较少从供给角度分析房东参与共享经济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将房东共享行为看作一种风险决策行为,根据风险决策的双系统模型,考察共享住宿领域房东的风险态度和主观幸福感对其未来共享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房东积极的风险态度与高主观幸福感均对其未来共享行为有正向影响,对社会距离有负向影响;社会距离对房东未来共享行为有负向影响,且分别在风险态度与未来共享行为、主观幸福感与未来共享行为间起中介作用。本文从风险行为决策的角度出发,对未来共享行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具身视角下游客三境体验的探索性研究——以“又见”系列为例
吴昕阳, 梁学成, 赵媛
旅游导刊. 2021 (6): 66-83.   DOI: 10.12054/lydk.bisu.177
摘要( )   HTML( )     PDF(11451KB)( )

随着文旅演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及游客对于旅游体验需求的增长,演艺事业旅游场的旅游体验受到学界和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通过网络文本资料研究,基于具身理论视角,探索“又见”系列旅游场中三境体验的内涵与维度。首先,从“又见”旅游场具身视角下分物境体验、情境体验及意境体验3个阶段对游客体验进行识别探索,构建了三境旅游体验的理论框架,即物境体验注重外部塑形,情境体验强调空间叙情,意境体验则注重内心感悟与精神感受,最终游客在外部物像和内部情绪结合的旅游场中形成了精神共鸣与情感共识,实现了得其真的本质追寻;其次,通过对游客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体验进行研究分析物境体验,通过对游客的访谈文本进行分析阐述情境体验和意境体验,逐步探究了游客三境体验的具体内容。研究结论对于文旅演艺事业的规划开发及旅游体验的深层挖掘均具有显著价值。

学术动态
“旅游研究转向与理论构建——旅游与酒店领域的OBHR理论构建与高水平研究”线上研讨会成功召开
《旅游导刊》编辑部
旅游导刊. 2021 (6): 84-85.  
摘要( )   HTML( )     PDF(794K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