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微信号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10-30 上一期   
本期栏目: 研究论文  综述论文 
研究论文
数字经济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吗?基于PSTR模型的实证分析
李明龙, 孙晓洋, 郭海荣, 赵梦阳
旅游导刊. 2024 (5): 1-26.   DOI: 10.12054/lydk.bisu.254
摘要( )   HTML( )     PDF(14828KB)( )

数字经济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透视其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数字经济赋能理论,构建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关系的动态分析框架,并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建立PSTR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存在动态非线性特征,通过了多种方式的稳健性检验。(2)数字经济存在通过旅游产业效率和产业结构渠道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效应。(3)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赋能效应较弱。本研究丰富了数字经济赋能理论,为数字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特种兵式旅游:特征、成因与效应
张三保, 李坷歆
旅游导刊. 2024 (5): 27-46.   DOI: 10.12054/lydk.bisu.279
摘要( )   HTML( )     PDF(11288KB)( )

2023年春季,在大学生群体中兴起一种时间短、行程紧、景点多、强度高的新兴旅游方式,被称为“特种兵式旅游”。为了探索“特种兵式旅游”的基本特征,本研究采用虚拟民族志、文本分析、主题分析等方法,针对网络社交平台的在线评论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特种兵式旅游”具有独特的时间、空间、经济、游览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旅游形式;(2)“特种兵式旅游”的成因主要在于同侪影响,即借助互联网在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群体中迅速传播;(3)“特种兵式旅游”存在个体和群体两个层次的效应。本研究廓清了“特种兵式旅游”与打卡旅游、穷游等旅游形式的边界,增强了同侪视角的解释力,也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和服务“特种兵游客”提供了管理启示。

从术略区隔到术略协同:数智化旅游O2O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营销合作与协调
廉吉全
旅游导刊. 2024 (5): 47-75.   DOI: 10.12054/lydk.bisu.258
摘要( )   HTML( )     PDF(18158KB)( )

逐级驱动企业社会责任(CSR)战略行动与营销术法同频共振、构建责任型绿色供应链生态联盟阵线是发展旅游新质生产力和打造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然而,旅游供应链CSR行业实践缺乏相应学术关注,也呈现“术”“略”区隔弊端。因此,有必要基于线下服务供应商采取战略性CSR行动、OTA发挥线上数智资源优势辅之契合性营销的现实情境,研究数智化转型下旅游企业合作共创O2O供应链的博弈优化策略和渠道协调机制。本文比较了集中决策、Stackelberg主从博弈和垂直Nash博弈的最优均衡策略及绩效差异,在分析CSR传导效应及线上佣金比例对供应链营销合作、CSR战略决策、渠道运作效率和市场价值效益影响的基础上,设计“合作广告-CSR成本分担”术略协同契约,同时运用仿真实验对契约协调性能和关键参数的灵敏性进行验证。研究表明:(1)CSR效应和佣金比例影响供应链运营决策、市场收益与合作广告的协调效果;(2)Stackelberg主从营销合作优于无广告合作的Nash博弈均衡,但单纯的主从营销合作无法达到集中决策的渠道效率水平,且在佣金比例谈判能力的动态演变下极易走向Nash非合作博弈;(3)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术略协同契约是符合当前市场现状的帕累托最优方案,同时规避了佣金比例提升带来的渠道冲突。基于旅游企业现代化运营场景,本研究同步提出“供应链CSR术略协同”等中国化管理思想以促进旅游学科知识溢出和中国管理话语建构,为CSR战略投资与营销合作机制的术略协同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我国入境旅游流循环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马丽君, 欧阳旻, 梁逍遥
旅游导刊. 2024 (5): 76-109.   DOI: 10.12054/lydk.bisu.263
摘要( )   HTML( )     PDF(58428KB)( )

本研究收集了我国2019年入境旅游流的有关数据,构建入境旅游流循环分析指标,利用自然断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分析法,揭示我国入境旅游流循环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存在117个省际入境旅游流循环、25个经济区间入境旅游流循环以及7个经济区内入境旅游流循环,涉及26个省区市。(2)入境旅游流循环强度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东高西低”,流量规模匹配度呈“高分散、低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高、中、低3个等级的流向偏好匹配度均集中在中东部地区。(3)省际、区域间、区域内入境旅游流循环类型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多数入境旅游流循环的强度、流量规模匹配度、流向偏好匹配度不高,反映了我国入境旅游流循环质量不高,有待提升。(4)入境旅游流循环网络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网络密度较低。(5)交通便捷程度、对外经济贸易、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接待能力均是影响入境旅游流循环的重要因素,各因素对入境旅游流循环强度、流量规模匹配度和流向偏好匹配度的影响不同。

综述论文
旅游地文化韧性:理论探索与研究展望
李勇泉, 李蕊, 阮文奇, 张舒宁
旅游导刊. 2024 (5): 110-130.   DOI: 10.12054/lydk.bisu.266
摘要( )   HTML( )     PDF(12824KB)( )

文化韧性为旅游地及其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学术界也关注到旅游地文化韧性的重要性并展开相关分析,但研究脉络尚不清晰。本研究利用系统文献回顾和元分析方法,全面剖析旅游地文化韧性相关文献,从概念内涵、理论基础、方法运用、研究重点等方面明晰现有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研究探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地文化韧性概念界定尚不清晰,仍需强化其基础理论分析;(2)已有研究较多使用定性方法,对混合研究方法等运用不足;(3)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有限,需要开发独立且普适的测度工具;(4)对影响因素挖掘的针对性较弱,仍需深入剖析其前因及演化过程;(5)提升对策的系统性较弱,需要进一步探索其多重路径。本研究有助于弥补旅游地文化韧性文献审查方面的不足,促进其理论理解并为未来拓展理论体系奠定基础,也为提升旅游地文化韧性指明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