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微信号
会议伊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导刊》执行主编秦宇教授对各位嘉宾和参会者表示欢迎与感谢,并介绍了会议召开的背景。他指出:随着旅游研究内外部环境的不断深刻变化,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也不断更新,过去实践发展中得出的理论,在解释日新月异的旅游现象时产生一定的不适用性,因此,《旅游导刊》编辑部组织召开了旅游研究转向与理论建构的系列研讨会。为深入了解GIS和GIS在旅游研究中的运用,此次研讨会邀请到三位在这一方面有深刻思考的学者,向大家分享他们的观点。
首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张海平博士作题为“新数据背景下GIS空间分析方法‘转向’与旅游应用”的主题演讲,他在分析旅游大数据给旅游研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围绕大数据时代的旅游地理学研究、GIS地理空间分析的两个“转向”、时空交互分析与旅游地理学研究、面向行为交互的旅游场景建模4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指出,新数据环境下旅游问题研究需要引入GIS分析与建模方法,同时对GIS也提出了新的要求;GIS地理空间分析的两个转向分别为从空间分析到时空分析和从场所的空间分析到流动的空间分析,为此,在旅游者行为研究中,需要从传统的旅游者行为路径建模转向旅游者行为场景建模,相应地,以地图为核心的传统GIS分析与表达方法,将走向以地理场景为基础的虚拟地理环境建模与表达方法;GIS分析与建模的场景化,也将促进旅游者行为场景建模技术的实现。
接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秦静副教授作题为“新数据背景下GIS空间分析方法‘转向’与旅游应用——思考与体会”的主题演讲,主要从大数据能否增加新的价值和大数据环境下如何有效的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两个方面展开。她认为,新数据具有更高的时空分辨率,数据分析向地理流分析转变,在研究范式转向下,抓住新数据的新特征,使用新范式可充分挖掘地理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并且在对新数据、新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分析时可能会得出新的规律,反哺已有的理论,形成新的研究理论,也就是说,一个理论产生的模式可能变为“数据—结果(规律、模式)—模型—理论”。在研究方法应用方面,她建议要“用对”和“用好(用心)”研究方法,即研究方法要与研究问题相匹配,在研究方法应用过程中,加强对方法本身的反思性思考,从模仿到质疑,是提升方法论素养的重要途径。
最后,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李渊教授作题为“新数据背景下GIS空间分析方法‘转向’与旅游应用”的主题演讲,他结合自身研究经历和研究兴趣,在对前两个主题研究从旅游、GIS、新旧关系3个方面进行回应和评述的基础上,从GIS的本质与应用、依托理论、一流课程建设下的GIS教学改革与思考等方面进行了观点分享与探讨。他指出,GIS的内容主要包含原理与算法实现、软件与工具开发、思维与实践应用,GIS可应用于城市、区域、环境、规划管理、旅游等多个领域,并支撑以上学科的发展;在一流课程建设的背景下,为满足课程在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等方面的要求,要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GIS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三维等深度融合;新数据将是视听多感官的,包括视频、虚拟场景、虚拟环境的数据将进一步融入GIS中去,同时数据也是无止尽的,BAD原则依然存在;在旅游应用方面,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将更注重体验。总之,GIS的核心是空间思维,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张海平老师讲座PPT:
/attached/file/20210415/20210415143726_259.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