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微信号

新闻公告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期刊社《旅游导刊》编辑部于2023年12月20日晚成功举办了“旅游研究转向与理论建构系列研讨会——乡村旅游理论建构5人谈”线上会议。会议邀请了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陆林教授、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徐虹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孙九霞教授、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徐凤增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罗文斌教授等5位乡村旅游研究领域专家开展线上研讨,《旅游导刊》执行副主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教授王金伟主持会议。本次会议线上参会人数达近8000人次,受到学者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与会嘉宾及参会观众的高度认可及好评。

    南开大学徐虹教授汇报的题目为《人—地—业—治:乡村旅游研究的一个整合性理论框架》。在本土化视角下她结合研究团队多年来对乡村旅游的深耕,提出了“人—地—业—治”本土性框架,将“人—地—业”理论发展为“人—地—业—治”理论系统,使该理论框架的架构进一步完善,这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地要素构成的数量,还在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上进行了初步思考,为后续乡村旅游相关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整合性研究框架。该理论的提出对构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架构体系作出了贡献。徐教授还就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中的重要方向等问题和线上参会者做了深入交流,包括要关注乡村居民的主体性、推动乡村旅游地内外互动的新内源性发展等,引发了广泛好评。

    中山大学孙九霞教授汇报的题目为《旅游哲学视角下的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针对旅游发展对城乡融合的推动作用已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尚缺乏哲学层面和价值论方面的探讨这一现实问题,孙教授基于前期提出的“城乡循环修复”理论框架进行进一步延伸解析。在关乎“善”的伦理性层面,旅游发展带来了乡村的主体性培育和城市的异化修复;在关乎“美”的审美性层面,旅游发展带来了乡村的文化自为和城市的审美解放。孙教授探讨了旅游发展背景下城乡从异化到自在自为的过程,对党的二十大所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哲学层面的思考。孙教授深耕乡村研究多年,从哲学层面的思考为理解新型城乡关系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更为旅游研究和基础理论探索提供了重要方向。

    湖南师范大学罗文斌教授汇报的题目为《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理论内涵、效应特征及形成机制》。基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土地利用旅游转型的现象观察和文献梳理,他提出“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系统解读,从局部与整体、结构与功能、保护与发展 3 个视角,以及发展阶段性、主体多元性和系统复杂性 3 个方面归纳阐述了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的效应特征和形成机制等问题。罗教授提出的土地研究问题引发参会者的极大兴趣,为研究者提供了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方向。

    安徽师范大学陆林教授分享的题目为《徽州村落旅游者乡愁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他分析了徽州村落旅游者乡愁感知,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留住乡愁、体验乡愁提供借鉴。陆教授强调在新发展阶段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迎来了新的变化,包括数字化乡村、城乡关系等呈现新的特征、新的逻辑,这也为乡村旅游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的空间土壤;他还强调了中国乡村的类型多元性,指出要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坚持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新现象。

    山东大学徐凤增教授分享的题目为《关系与契约:民宿企业参与乡村多元协同治理机制研究》,通过对民宿企业进行纵向单案例分析,构建了乡村民宿参与乡村多元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企业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主体—嵌入—行动及互动—客体”的动态因果关系,分析了关系和契约治理机制在企业参与乡村治理不同阶段治理绩效的变化过程等。徐教授还分享了在《管理世界》发表的案例研究,强调将论文写到祖国大地上,关注乡村案例研究,既要探索案例研究中的特殊性,又要关注普适性价值,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讨论。

    五位嘉宾的分享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和深入思考,他们针对上述研究话题提出了50多个问题。王金伟副主编引导五位嘉宾重点回答了20余个具有较大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话题,使得参会嘉宾与听众之间进行了更充分的交流。与会嘉宾和观众纷纷表示此次会议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容丰富,从中收获很多,这是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研讨盛宴。

    《旅游导刊》还将继续不定期举办“旅游研究转向与理论建构系列研讨会”,从更多角度讨论我国旅游研究理论建构与发展的关键议题与问题。

  • 发布日期:2023-12-28 浏览: 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