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方法 Measurement Methods | 指标类型a Indicator Type | 维度/指标 Dimension/Indicator | 代表文献 Representative Literature | 研究领域 Research Field | 备注说明 Remark Column |
PCD 多维测量 | 形成型 | 10维度:气候、服饰、语言、受教育水平、食物、宗教信仰、物质享受、休闲、家庭结构与家庭生活、亲属关系/恋爱与婚姻 | Babiker、Cox和Miller(1980) | 跨文化交流 | 最早的PCD量表,对后续研究影响重大 |
形成型 | 12维度:食物、气候、衣着、价值观等 | Ward和Kennedy(1992) Ward和Kennedy(1993) | 跨文化交流 | Ward的PCD量表根据Babiker、Cox和Miller(1980)的CDI提出 |
形成型 | 10维度:气候、服饰、语言、教育、饮食、宗教、生活条件、休闲、家庭结构、恋爱与婚姻 | Mumford和Babiker(1998) | 跨文化交流 | 在Babiker、Cox和Miller(1980)提出的CDI的基础上修正改进 |
反映型 | 3维度(TPCD):文化保留、行为特征、社会特征 | Fan、Zhang和Jenkins等(2017) | 旅游 | 作者新开发量表,前期进行了访谈、编码、专家意见征询,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
反映型 | 4维度(TPCD):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生活安排、言语交际 | Lee、Chen和Liou等(2018) | 旅游 | 作者声称其TPCD是根据Spradley和Philips(1972)的文化再适应评定量表(cultural readjustment rating questionnaire,CRRQ)改进的 |
PCD 多维测量 | 反映型 | 3维度(TPCD):TPCD1(世界观、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俗、卫生标准、服装);TPCD2(文化活动、宗教信仰、食物、娱乐活动、朋友之间的互动、生活节奏);TPCD3(家庭生活、陌生人之间的互动、语言、生活水平、文明程度) | Yu、Li和Xiao(2020) | 旅游 | 此量表根据Ward和Rana-Deuba(1999)的适应指数改编,并增加了Fan、Zhang和Jenkins等(2017)的3个PCD指标 |
PCD 单维测量 | 反映型 | 1题项:根据受访者对两个国家文化差异的看法对目标国家进行PCD远近排序 | Boyacigiller(1990);Rao和Schmidt(1998);Ng、Lee和Soutar(2007) | 跨文化管理、旅游 | — |
反映型 | 4题项:语言、一般性的商业惯例、政治与法律制度、市场基础设施 | Lee(1998) | 跨文化管理 | 作者混淆了心理距离和文化距离,在Johanson和Vahlne(1977)的心理距离的基础上提出具有4个指标的PCD量表,并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 |
形成型/反映型 | 8题项:必须要遵守的日常习惯、一般生活条件、医疗系统的使用、所在国家的交通系统、一般生活成本、食物的种类与质量、气候、一般居住条件 | Black和Stephens(1989);覃玉荣和周敏波(2013);王泽宇、王国锋和井润田(2013);蔡妤荻(2018);Stoermer、Lauring和Selmer(2020) | 跨文化 交流/跨 文化管理 | Black和Stephens(1989)最早使用cultural novelty表达文化差异程度,并根据Torbiörn的研究发展出包含8个题项的量表,部分后续研究者直接将其表述为PCD量表 |
形成型 | 6指标:宗教与仪式、价值观念、信仰、规范、风俗、开展业务的方式 | Chen、Kirkman和Kim等(2010);胡善贵、曹瑞斓和刘芳等(2017) | 跨文化管理 | 作者根据Shenkar(2001)对文化距离的定义,结合Adler的理论提出包含6指标的量表,但没有展示量表开发验证过程 |
形成型 | 14题项:事务、语言、生活节奏、文化信仰和规范等 | Cheng和Leung(2013) | 跨文化管理 | 此量表根据Ward和Kennedy(1993)的文化适应指数修改而来 |
PCD 单维测量 | 反映型 | 5题项:种族、民族、语言、风俗与文化、宗教信仰 | Sharma、Tam和Kim(2012);Tam、Sharma和Kim(2014);Sharma和Wu(2015);Ang、Liou和Wei(2018) | 跨文化管理 | 作者声称根据Sousa和Bradley(2006)的心理距离量表以及Ng、Lee和Soutar(2007)的研究成果编制,这显然是不太严谨的做法。Sousa和Bradley(2006)原文的目的正是指出心理距离和文化距离并不等同,而Sharma等人在后续研究中把Sousa和Bradley用于测量心理距离的量表当作文化距离量表使用 |
形成型 | 12题项:气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便利性、饮食、家庭生活、社会规范、价值与信念、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语言 | Demes和Geeraert(2013) | 跨文化交流 | Demes和Geeraert(2013)在文中开发的感知文化距离量表和社会文化适应量表是相同的,仅对问题的题干表述进行了区别,该量表主要基于以往的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和文化距离指数CDI进行开发 |
形成型 | 15题项:母语、经济水平、宗教信仰等 | Mahfud、Badea和Verkuyten等(2018) | 跨文化交流 | 作者声称自己的PCD量表是根据Babiker、Cox和Miller(1980)以及Triandis(1994)等人的研究提出的 |
反映型 | 1题项:被试者回答的感知文化差异程度 | Drogendijk和Slangen(2006);Liu、Li和Cárdenas等(2018) | 跨文化管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