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微信号

旅游导刊  2019 , 3 (4): 1-14 https://doi.org/10.12054/lydk.bisu.124

专题论文:旅游研究探索与展望

旅游定量研究论文写作逻辑性的思考

周其楼1, 李想2

1.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3
2. 美国天普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 美国费城 19122

On the Logic of Writ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Papers in Tourism

ZHOU Qilou(Bill)1, LI Xiang(Robert)2

1. School of Urba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13, China
2. Department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Temple University, Philadelphia 19122, America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3238(2019)04-0001-14

收稿日期: 2019-05-31

修回日期:  2019-06-10

网络出版日期:  2019-08-30

版权声明:  2019 《旅游导刊》编辑部 《旅游导刊》编辑部 所有

基金资助:  本研究受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十三五”科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JSSNU18ZD02)资助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周其楼(1980— ),男,江苏盐城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原真性、文化遗产。E-mail:building530@163.com;李想(1975— ),男,江苏扬州人,美国天普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者行为

展开

摘要

严谨的逻辑是旅游定量研究论文具有可靠性、科学性的重要指征。本文着力分析、阐释论文写作中逻辑的内涵、重要性及具体要求。研究认为:(1)论文首先要实现逻辑上的自洽,强调语言文字陈述和数理符号结构不存在任何内在矛盾,达到自我完备。自洽逻辑一般包括推理逻辑和数理逻辑。(2)在逻辑自洽基础上,论文还要逻辑他洽。他洽逻辑强调研究设计、研究论证、研究结论和贡献建立在学术共同体交流共识基础(公认的知识框架)上,同时能够与学术共同体的研究体系和知识存量互相印证,使研究更加可信可靠。(3)组织表达逻辑是论文逻辑的重要部分,强调清晰、完整、正确、简明地阐述研究目的和论证过程,将研究结果、结论和贡献价值表达得清晰而又令人信服。(4)论文陷入逻辑困境时,可以通过课题收敛、条件约束等方法走出困境。

关键词: 逻辑 ; 组织 ; 论文写作

Abstract

Rigorous logic is an imperative indicator of the quality and scientificity of researches and papers. This commentary focuses on analyzing and explaining the implications, importance and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logic in scientific writing in tourism. Several key observations are made. Firstly, research papers should seek to achieve logical self-consistency and ensure there is no inherent contradiction in writing and/or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Self-consistent logic generally includes logical reasoning and mathematical logic. Secondly, on top of logical self-consistency, a research paper also needs to establish external consistency, which emphasizes that research design, arguments, conclusions and contributions should be extended from knowledge frameworks recognized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tresses corroboration with existing research paradigm and knowledge, thus adding credibility and reliability to the overall study. Thirdly, compositional logic in terms of written organization and expression is 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scientific writing. Research purpose and process should be delineated in a clear, comprehensive, correct and concise manner; conclusion and contributions should be convincingly articulated. Fourthly, when a paper falls into a logical dilemma due to research limitations, authors may need to delimit the subject matter.

Keywords: logic ; organization ; scientific writing

0

PDF (2098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周其楼, 李想. 旅游定量研究论文写作逻辑性的思考[J]. 旅游导刊, 2019, 3(4): 1-14 https://doi.org/10.12054/lydk.bisu.124

ZHOU Qilou(Bill), LI Xiang(Robert). On the Logic of Writ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Papers in Tourism[J].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rospects, 2019, 3(4): 1-14 https://doi.org/10.12054/lydk.bisu.124

前言

“逻辑”一词是由英文单词logic音译和意译相结合而来(钱爽,2015),它来源于希腊文logos,音译为逻各斯(罗翊重,2015),原意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周越、徐继红,2006)。在我国,“形名之学”“名学”“辩学”“论理”(借用日本的翻译)等词语曾被用来表示“逻辑”,进入20世纪才逐渐通用“逻辑”一词。逻辑关注的真相并非本体真相,而是逻辑真相,即命题的真理性、命题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郑毓信,1989)。清晰的逻辑是科学思维的一部分,是学术对话交流的必要条件。

逻辑实证是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范式(周可真、姚建萍,2017)。自然科学论文依赖严谨的逻辑和强大的证据,强调论文结论的唯一性和排他性。相对于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研究由于概念的宽泛性和测量的不稳定性,常常难以达到逻辑上的唯一性(昌成亮,2009)。然而,随着量表的开发、测量手段的丰富,国内外主流旅游学术期刊中,越来越多的定量研究论文开始关注严格的逻辑实证。

就旅游领域而言,论文具有严谨的逻辑是旅游定量研究科学性的重要指征。论文的逻辑设计、逻辑推导是否缜密以及论文的文字表达是否严谨,关系着论文中的结论是否具有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是否被准确传达。为引起旅游学者对于逻辑性这一话题的重视和关注,本文着重梳理旅游定量研究论文中逻辑的主要类型和具体要求,指出论文写作中容易犯的逻辑性错误。

本文的研究框架主要围绕逻辑的主要类型展开。逻辑类型主要有科学论证逻辑和组织表达逻辑。科学论证逻辑指综合运用逻辑原理去确定某一理论或命题的真实性的思维过程,即运用逻辑原理确定相关论据证明某一理论或命题的真实性和必然性。组织表达逻辑指论文作者对语言文字的组织和表达能准确、清晰地把科学论证逻辑表达出来。另外,逻辑困境规避是科学论证逻辑和组织表达逻辑的补充,主要指在相关研究的现行条件存在缺陷而又难以克服的情况下,如何让科学论证逻辑和组织表达逻辑更加严谨(侯修洲、黄延红,2018)。

一、科学论证逻辑

1. 科学论证自洽逻辑

科学论证逻辑中,自洽逻辑指论文中使用的证据能够证明相关的研究假设、论点,不存在任何内部逻辑矛盾。逻辑自洽是一个语言学的原则,即一个理论在语言本身的陈述上是不矛盾的,人们通过仔细分析这个理论的语言文字陈述和数理符号结构,没有发现任何的矛盾,达到了自我完备(杨本洛,2003)。自洽逻辑主要包括推理逻辑和数理逻辑。主流定量研究论文的基本架构——研究目的、研究基础、研究假设、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结果讨论、结论、展望——被称为论文写作的“八股”(彭玉生,2010),利用推理逻辑和数理逻辑可以形成逻辑自洽的自证闭环(见图1)。

图1   自洽逻辑

Fig. 1   Self-consistent logic

(1)推理逻辑

要做到逻辑自洽,推理逻辑非常重要。推理逻辑指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整理、分析所观察的对象,以发现经验定律(傅庆芳,2005)。推理逻辑是论文论证的主要逻辑手段。推理逻辑强调论文中概念和理论内涵及其关系的准确性、研究对象的明确性、研究设计的完备性、逻辑推理过程的严密性,从而保证研究结果和结论的必然性、唯一性、排他性、科学性。学者在论文写作中应当注意避免犯一些常见的推理逻辑错误(见表1)。

表1   论文写作中易犯的推理逻辑错误

Tab 1   The errors of reasoning logic easily made in paper writing

常见错误解释说明
概念偷换任意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一个概念(何向东,2010)。比如研究某旅游地生命周期,变成研究该旅游地区域演变。
概念混淆利用多义词可以表达几个不同概念的特点,故意把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何向东,2010)。比如将旅游包容性增长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简单等同起来。
概念指代抓住概念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抹杀不同概念的本质区别,往往发生在名称类似、邻近领域的概念之间(何向东,2010)。比如居民原真性概念可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居民作为民族文化景观的一部分所呈现出来的真实感,二是居民作为主体对本地文化原真性的感知。在使用居民原真性概念时需要交代清楚,以防发生互相指代。
概念跳跃在从大概念推理到小概念的过程中,不要出现跳跃。比如介绍旅游绿色GDP概念时,不能从GDP直接到旅游绿色GDP,而跳过旅游GDP的概念、角色及贡献。
概念扩大和缩小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比如使用生态旅游概念时,将其内涵缩小为生态体验,而忽略其生态教育、生态保护方面的内涵。
概念可测量性未经论证而直接测量对旅游研究中一些概念的可测量性、测量的方法论基础和具体方法需要在文中交代清楚。比如关于游客地方感的定量研究中需要交代游客视角的地方感可测量性。
常见错误解释说明
推理过程跳跃逻辑推理过程未能环环相扣,推理过程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比如问卷统计表明某旅游地居民收入和幸福感指数都很高,但不能由此就推断旅游地居民收入高导致了居民的幸福感指数高。
生态学谬误以集合单位的分析结果推断个体单位。社会科学许多研究结果的显著性是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因此,一些结果适用于集合单位,但不一定适用该集合内的具体个体单位。比如关于中国90后旅游市场偏好的研究结论并不能简单套用到具体某个企业或学校的90后上,只有在符合适用条件后才能套用。
还原论谬误不能将自然学科的理论直接套用到社会学科中。比如不能将能量守恒定律、进化论等理论简单套用到旅游现象中。
非充要条件代替充要条件一些条件只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而不是这些条件必然导致该结论的成立。比如拥有闲暇时间是旅游出行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在研究我国假日出行拥堵及调控策略时就需要准确理解这种条件关系。
无意识地替换了相关条件的涵义研究假设往往建设在对现实的抽象化、概念化的基础上,反映在设定相关的假设条件上,文中后续分析不能替换该假设条件。比如基于通货膨胀率为0的假设构建起来的旅游经济学模型,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相关概念和理论简单套用而不详细解释其适用性使用相关概念和理论需要详细介绍其适用性。比如网红旅游地应用生命周期理论,需要交代是否符合生命周期理论应用条件,而不是直接套用。
统计或然性代替必然性定量研究往往反映的是一些结果发生概率较大,而不是必然发生,应警惕将统计或然性结果当必然性结果进行解读、使用。比如对旅游危机发生概率的预测,往往是或然性结论,多用于根据概率作相应预警措施方面,而不能理解为危机必然发生。
相关结论直接套用到其他尺度不同空间尺度、测量尺度的研究结论不能简单套用。比如基于全国尺度的旅游流空间规律不能直接套用到省域尺度。
相关结论盲目推广拔高结论来自对文中研究数据以及其他文献结论的综合分析,不能随意拔高。比如不能简单地将针对90后旅游市场的研究结论拔高到年轻人层次。
相关结论直接套用到其他情境社会科学研究讲究时间背景,一些研究结论套用到不同时期时,需要分析相关情境是否发生变化。比如利益相关者研究需要区分旅游地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别是重大政策变化导致的不同阶段。
相关结论盲目泛化或上升到某一类型的规律结论往往只适用于研究对象所包含的范围,不能将结论盲目泛化。比如有关山地旅游的研究结论不能盲目泛化为生态旅游的结论。

注:本表由笔者综合何向东(2010)维尔(2008)Ryan(2012)等研究,并参考百度百科相关词条整理而得出。

新窗口打开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推理逻辑过程中,尤其要警惕将自造的、未经严格推敲的概念、理论、观点夹杂在推理过程中。一些作者在论文中对相关概念、名词主观地下定义,乃至在知识储备不足、文献梳理不全面的情况下就随意生造新概念,并在此观点、概念基础上进行推导和研究假设,导致其论文的推理逻辑在根基上就存在缺陷。提出一个自造概念而且实证成功,却不知相似概念早已有人提出,这样做只会进一步导致所研究领域文献和知识成长的混乱或碎片化(Shavitt & Stellner,2011)。比如有作者根据道家及道教的盛极必衰、物极必反观点提出“旅游地生死观”概念,但这其实已经涵盖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中,新概念对旅游知识增长是否有实质性贡献值得推敲;又比如,作者仅仅根据个人的理解对“文明”概念随意下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则其研究存在先天缺陷。

(2)数理逻辑

数理逻辑指利用计算的方法来代替人们思维中的逻辑推理过程(任雪芳、汤积华,2016)。罗素在其经典代表作《数学原理》中指出,全部数学可以从一个逻辑公理系统严格推导出来。反过来说,逻辑命题如果可以由数学真理推导,则它就是逻辑真理。现代科学研究中,数理逻辑是基于逻辑学、数学、统计学的定量逻辑,在定量研究论文写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数理逻辑往往通过数理方法实现。在使用具体数理方法时,需要交代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具体包括:∀方法的适用性,注意避免盲目追求研究方法的新、难、炫特点,好的方法在于适合,能合理解决论文中的研究问题;①方法的设计、使用过程要阐述,从而清楚地说明方法使用的科学性、规范性;②指标设计要说明完整,因为指标决定了数理分析的核心——数据的科学性和质量;③采样过程要详细说明,这关系到数据的质量是否可靠。另外,在论文写作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数理逻辑错误(见表2)。

表2   常见的数理逻辑错误

Tab. 2   Common errors in mathematical logic

常见错误解释说明
混淆统计联系与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往往需要结合理论才能证明(达莱尔•哈夫,2009)。比如,结构方程方法本身并不验证因子的因果关系,因此假设因子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需要有理论基础支撑,即假设不仅需要实证支持,而且需要理论支持。
事后解释谬误不能在事后看到数据时倒退修改假设,再得出支持性结论。数理逻辑需要以推理逻辑为基础,许多数字上的关联,如果没有理论基础而简单地根据数据结果下结论是单薄乃至荒谬的,所以,定量研究论文首先要重视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假设,然后才能开展定量研究。
混淆统计检验显著与实际意义显著受研究设计、抽样方法、抽样对象的影响,一些统计检验显著并不一定具有实际意义显著。比如,某2000年出生的小孩,出生之后身高与我国旅游GDP逐年同步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关联,但不具备实际显著意义。
操作化错误为了减少概念的理解误差,在操作化的过程中,首先要界定概念的使用范围,再形成可具体观察和进行测量的指标。例如有论文在测量地方感时,将原真性作为地方感一个维度并构建指标,这样来测量地方感是不恰当的。
模型误设指经济计量模型设定条件的错误引起的未知参数最小二乘估计的误差。模型设定条件的错误主要有:遗漏了重要的解释变量;包含了不必要的解释变量;选取了错误的模型函数形式等。例如构建旅游花费影响模型时,遗漏花费习惯变量会使得模型解释力不足。
常见错误解释说明
度量误差度量误差一般由量测误差、抽样误差、环境影响等原因引起,可以根据误差来源对样本进行重复量测 (包括重复抽样)或通过理论分析来得到误差结构矩阵。例如在抽样测量的过程中,就要避免“幸存者偏差”,游客满意度调查不能仅用一种媒介平台(比如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实际上这种单一媒介调查方式已经把不能接触网络问卷的样本排除在外;又比如有些旅游研究者在社交媒体上邀请同行填答本应面向普通游客的问卷,但这些从事旅游研究教学的同行具有普通游客不具备的专业知识,应在受访时被筛掉。
内生性指模型中的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与随机扰动项相关,常见原因有:遗漏变量,且遗漏变量与引入模型的其他变量相关;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比如在测定丈夫情绪与妻子情绪对家庭幸福感影响模型时,实际上丈夫情绪与妻子情绪是一个互相扰动的变量,难以作为独立解释变量出现在同一个模型中。

注:本表由笔者综合达莱尔•哈夫(2009)维尔(2008)Ryan(2012)等研究,并参考百度百科相关词条整理得到。

新窗口打开

2. 科学论证他洽逻辑

自洽逻辑虽已形成“论据—论证—论点”的逻辑闭环,但论文写作还需要他洽逻辑。他洽逻辑,一方面强调将研究嵌入在更大的学术共同体认知框架和结构当中,以便于学术共同体去阅读、理解、定位及认同其研究假设、研究设计、研究创新、研究贡献;另一方面强调将研究与已有的认知背景和存量相融,主要是与具体的相关研究和文献能够互相印证而不冲突。其中,认知框架和结构主要强调共性的、普遍接受的知识基础和框架;认知背景和存量主要强调具体研究和文献,特别是该领域与该论文相关的重要文献(见图2)。

图2   他洽逻辑

Fig. 2   External consistency logic

实际上,无论自洽逻辑看上去多么完美,缺乏他洽坐标系的参照和辅助证明,自洽逻辑的可靠性就值得考量和推敲。由于研究者认知视野的局限性、研究假设条件的理想性、统计学定量实证的盖然性,使得作者很难自纠自查出论文自洽逻辑的一些隐性漏洞。如果一篇论文的研究基础、研究假设、研究设计、研究论证、研究结论能够嵌入学术共同体的研究框架和结构中,能够与已有认知背景和存量互相印证,那么该论文更加可信可靠。

(1)知识框架、结构逻辑

英国哲学家布朗在《科学的自治》中,首次提出“学术共同体”概念。学术共同体指具有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共同规范的社会群体。库恩进一步指出学术共同体就是产生科学知识的科学家集团(杨怀中、邱海英,2008)。学术共同体成员了解彼此的工作,接受共同的“范式”(paradigm),在专业方面有充分的思想交流,且专业方面的判断是比较一致的。论文写作中,逻辑推理应该符合外在知识框架,即符合学术共同体的交流共识基础(张凌云、汪才静和张丹等,2017)。一方面,论文中研究问题的提出、理论基础的推导、研究方案的设计、结果的讨论都需要在学术共同体的交流共识基础(公认的知识框架)上一步步地提出问题、解释问题、说明问题,这不仅是学术共同体互相交流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建立在已有知识上的必然要求(即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另一方面,论文的研究结论和贡献,也应尽量与学术共同体公认的知识框架关联,从而有利于在更大知识框架中明确文章所作贡献的定位,有利于得到研究背景多样化的读者和评审专家的理解和认同。

科学研究如果不从公认的知识框架出发,不从他人的认知基础出发,甚至不去了解学术共同体接受的认知框架和研究范式,而是盲目地“自成话语体系”或“另立炉灶”,一方面,研究者视野受到局限、研究范式不科学、钻牛角尖,其研究易沦为非专业研究(甚至是“民科式”研究,即民间科学式研究),另一方面,审稿人和读者初次读这类的文章是比较吃力的,甚至会不知所云,即使看懂了,也可能有“漏洞百出”的感觉。

为了更好地说清楚论文研究目的、研究基础、研究假设、研究设计,作者首先需要作大量的文献回顾以交代该领域研究的进展,包括相关概念、理论、研究历程、主要范式等内容。另外,如果文献回顾能够回溯到论文研究问题之上的更大领域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从而嵌入关联更大领域学术共同体的认知框架和结构,阐明论文中研究的科学问题在更广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价值,也能够让学术兴趣广泛、学术领域多样的读者以及评审专家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论文。即基于公认的知识框架切入论文的选题、设计,才能让评审者和阅读者更易理解论文的主要目的和思路,才能更好地理解论文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价值。因此,文献回顾内容占比要较大,约占全文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文献回顾简略是许多论文存在的重要问题,从而影响了对论文的理解和信任。

文献回顾不是知识总结,也不是简单的梳理,更不是授课,而是对已有相关研究的概括和评述。文献回顾意在找到本文在已有知识框架中的位置,通过对已有知识框架的论述,论证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阐释研究的理论基础,论证研究设计的可行性。考虑到旅游研究的特质,对具体情境(比如时空、行业和消费特征)的描述(Li,2016),也有益于明确论文所研究问题在知识框架中的定位。论文写作中对知识框架、结构逻辑的具体要求见表3

表3   对知识框架、结构逻辑的具体要求

Tab. 3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logic of knowledge framework and structure

具体内容要求说明
文章结构架构文章结构架构不能自说自话,应以公认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为基础,突出从已知框架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点,以方便读者理解文章。论文应做到从已知(公认知识框架)到未知(提出新的问题)、从未知到新知(通过研究假设、研究论证、结果讨论来解决问题)。文章结构框架常出现的问题包括:滥用与科学共同体现有的术语关系不大的新名词;把一个不大的结论夸大;发表一些超越具体问题之上的议论,甚至表达空洞情怀;把结论建立在未来的可能性而非研究的数据结果上。
逻辑论证过程基于公认的知识框架和结构来切入、介绍和论证,方能清楚解释文章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思路。论文的研究思路、论证方法不能是自说自话,谋篇亦不能波诡云谲,避免论文产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例如,论文中使用的方法应是基于成熟的方法论和方法学,而如果一篇论文重新创造一种方法,没有交代与成熟的方法论、方法学之间的关联,则往往难以解释其科学性和获得认同。
文章贡献价值文章贡献也需要从更大的框架基础视角来表达,即突出文章贡献在更大知识框架上所处的位置,从而让读者易于领会和认同。比如,作者以九寨沟为案例地研究居民原真性感知结构模型,指出本地藏民对于本地文化原真性的不满往往根植于自身旅游经济获益的缺失,同时,藏民们又往往将这种不满和缺失归咎于旅游管理机构中的管理人员,从而激化矛盾。因此,作者指出对居民原真性感知结构模型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维持居民的旅游获益平衡,也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这样做在更广层面上明确了文章研究的贡献和价值,有利于对原真性研究领域不太熟悉的读者更好地定位和接受文章的贡献和价值。
文字组织表达文字组织表达需要符合外在认知框架,不能因为追求文学性而牺牲学术共同体知识框架的严谨性。例如,假设某论文题目为“关于旅游六大要素的线上服务类型对比与体验研究”,此类题目显示出作者没有从公认、成熟的认知框架和结构中去发掘和切入选题,而是任意杂糅多个层面的概念。

新窗口打开

(2)知识背景、存量逻辑

知识背景和存量逻辑主要强调论文中相关部分能够从已有研究和文献中找到旁证,交代与某一具体概念、具体理论、具体研究结论以及具体现实现象是否相融、相互印证。对知识背景和存量逻辑的要求一方面有助于纠正论文自洽逻辑中难以发现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评审专家和读者对论文中结论的信任度。当论文与现实世界的具体背景、已有研究体系和知识存量格格不入,论文的结论难以与已有研究呼应,难以融入已有的研究体系,而又没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和证据证明时,就会影响论文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就需要考虑论文存在自证程序瑕疵而导致结论错误的可能性。当出现不融洽情况时,也应该给出合理解释。如果论文出现与研究背景、存量之间不他洽的情况,又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就容易被这些“明显冲突”证伪。经常出现某篇文章因为个别点与“某个背景”“某篇重要文章的发现”“某个普遍共知的案例”“某个事实”相冲突而被驳斥或证伪。论文写作中对知识背景、存量逻辑的具体要求见表4

表4   对知识背景、存量逻辑的具体要求

Tab. 4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logic of knowledge background and inventory

具体要求举例说明
关注并交代与一些非直接相关理论的关系比如以地方感为主题的论文提出研究假设,但与生命周期理论相悖时,文中必须要交代如此假设的原因,如果没有合理解释,那么需要修改研究假设。
交代与已有重要文献的关系比如有关原真性研究的论文,需要交代与原真性研究中引用率最高、影响最大的几篇论文的关系,例如王宁老师1999年发表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上的文章,即使其他作者的研究与之没有直接关联,也不能简单忽略这篇文章的存在。
交代与被普遍认知的相关现象和观点的关系比如某统计局人均收入调查结果与生活常识不一致,而又没有给出信服解释时,就会遭到大众的普遍质疑。
交代与实地实际的具体情况的关系比如研究商业化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旅游支持度的负面作用,不能只强调商业化的负面作用,需要直面商业化的双刃剑效应(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强调和突出消极影响,才可避免产生逻辑漏洞。
交代与已有研究相关结论的关系比如A作者研究发现九寨沟部分居民因为低经济获益而对其旅游支持度产生负面影响,但别的学者相关实证研究发现九寨沟自旅游开发以来,本地居民普遍有较大经济获益。为了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他洽,A作者将“低经济获益”改为“低于期望经济获益”,从而使得研究结论更科学。

新窗口打开

实际上,论文研究发现与已有研究的他洽,我们并不陌生,在文中我们常这样表达:“这个发现与某某的研究发现是一致的。”从评审专家角度来说,如果论文知识贡献是与已有研究共融下的新的增长点,往往会觉得研究结论比较可靠;如果论文知识贡献与已有研究处处相悖,除非有非常强大的证据,否则评审专家会对研究有更多的疑虑,接受过程相对较难。学术论文是创造性思考和研究的结果,但学术论文的写作需要严格地遵循一定的写作惯例,以便准确高效地向读者传递信息。于是,学术论文需要在“相容”和“差异”两个方面保持优化平衡(全球华人管理学者社群,2018)。学术论文一方面应该显示其与之前文献及已有研究成果间的联系,表明其领域所属、成果的嵌入与相容(颠覆性成果需要更扎实、有说服力的实证证据),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展示其与之前研究工作相异之处,从而论证其对所属研究领域的独特贡献。对于旅游研究这样的应用性领域,判断“相容”和“差异”的基准,既包含旅游本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也应包含基础学科的存量知识。

二、组织表达逻辑

科学论证逻辑(包括自洽逻辑和他洽逻辑)的清晰(clear)、完整(complete)、正确(correct)、简明(concise)的表达还需要组织表达逻辑支撑(Lipson,2009)。石里克(1993)认为科学性除了强调论文中观点和结论需要经验事实和数据作为论据支撑外,还强调论证语言和论证过程要符合语法规则(吴先超,2005;黄其洪,2006)。因此,组织表达逻辑也是论文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表达逻辑除了指论文的语言组织表达要遵从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基本逻辑原则外(李小克,2002),更重要的是指论文在整体架构、谋篇布局上,具有流畅的思路、清晰的条理、充分的论证、衔接的首尾,能够遵循着某种逻辑顺序将思想表达清楚,将论证过程表达透彻,使研究的结果结论和贡献价值清晰又使人信服(曹瑞冬,2017)。

与报章、申论等文章相比,定量研究论文的核心是科学论证相关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前文所提的主流定量研究论文的基本架构——研究目的、研究基础、研究假设、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结果讨论、结论、展望——较好地组织了自洽逻辑和他洽逻辑(见图1图2)。这一架构在目前科学范式下因较为符合科学研究认知习惯而常被固定成定量研究论文的规范格式,被称为定量研究论文组织的“八股”(彭玉生,2010)。因此,论文应尽量按照主流的基本架构模式(即所谓的“八股形式”)进行组织表达,比如对研究背景和研究基础的介绍都集中放在“文献回顾”部分,而不应该在讨论部分再去综述相关文献。论文组织表达不能交叉、分散、凌乱,比如不能在介绍旅游绿色发展历史需要时,大谈旅游绿色GDP的指标,而在对旅游绿色GDP指标评价时,又大谈旅游绿色发展的历史需要。按照主流基本架构模式组织论文需注意以下方面:

1. 线性

按照“研究目的、研究基础及假设、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结果讨论、结论及展望”的基本架构模式组织论文时,前后需要保持线性一致,聚焦同一个科学问题,跟随一个逻辑线条,做到思维线索一目了然。既要避免散文式形散神聚的文风,也要避免小说式一波三折的谋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往往已经将自己的论文反复梳理,因为过于熟悉,常会担心论文过于平铺直叙而不免平淡,于是或故弄玄虚,或故作高深,试图造成文似看山不喜平之感,反而影响论文的线性逻辑和整体感,甚至会弄巧成拙、画蛇添足。好的论文写作犹如讲故事,娓娓道来,自然流畅(Peracchio & Escalas,2008),正如Bem(2003)所言:“一篇期刊论文是直截了当地讲一个如何为某个特定问题寻找答案的故事,它不是一篇有插曲或倒叙的小说,而是一个仅有单一主线的故事。”

2. 聚焦

一些不相关话题,会引起不必要的思维障碍、错误的关联和思路的迷惑。一些作者会在论文里细碎地介绍自己在研究过程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情绪、感悟或曲折的过程(侯沉,2017),穿插与论文主旨无关的议论,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不必要的补充说明,容易引到其他话题上去,或与其他话题关联起来,导致本话题和研究宗旨不明确,甚至与其他话题和概念缠绕到一起,引起理解障碍和偏差。

3. 自明

论文基本架构的各部分甚至每一段落、图表的主旨、功能、目的要直接、明确。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要直接交代清楚。当今的生活节奏和媒体环境下,读者没有“沙里淘金”的耐心或意愿,千万不要期望读者能从作者不合逻辑的推论、转移话题的论述和无关的旁敲侧击中领会作者的意图。

三、逻辑困境规避

受研究条件的限制,论文写作中会遇到一些通过研究设计难以克服的逻辑困境,此时需要在表述上加以规避,否则在逻辑上会形成漏洞。例如传统的经济学模型(常常被引入旅游者消费选择模型)往往建立在“经济人”的假设上,即假设人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和相关选择的主体。然而,现实中人的选择往往是非理性的。因此,使用这种模型往往要作经济人条件假定。又比如,以书法景观为代表研究游客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然而传统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书法景观也不能完全代表传统文化,逻辑上并不能形成完全的闭环,因此,一方面,需要强化论证书法景观对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在论文未来研究部分强调关于传统文化的研究结论还需要其他案例(比如地方戏、剪纸等)进一步支撑强化(Zhou,Zhang & Edelheim,2013),从而规避逻辑漏洞。总之,论文写作过程遇到的逻辑困境必须妥善应对和规避,使逻辑更加严密、严谨。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逻辑困境规避方法见表5

表5   常见的逻辑困境规避方法

Tab. 5   Common methods to avoid logical dilemma

常见方法解释说明
课题收敛将研究范围缩小。例如加上限定范围、缩小地域、缩小类型、缩小问题的宽度等。
条件约束通过约束研究的条件,保证研究设计的逻辑性。
放到未来
研究
对于现有条件下无法解决的问题、审稿专家提出的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可以放到未来研究中。比如案例地偏少、样本量不够多、指标不够多样化、结构方程方法的局限性等投稿后难以弥补的问题,可以诚恳地说明将在未来研究中作补充性研究、完善性研究或提升性研究,从而规避论文的非致命缺陷。
正面表述从正面角度表述论文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没有违背学术道德和规范前提下变通一些表达方法。需要强调的是,规避不是掩耳盗铃,更非指鹿为马,对于论文研究设计的一些重大漏洞,作者必须坦率直陈。

新窗口打开

总结

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不仅要有很好的创意,更重要的是要有严谨严密的逻辑,让审稿人和读者信任其研究设计、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一个常见的现象是,选题相近的论文,有的能发在高级别期刊上,有的只能发在低级别期刊上。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两篇类似的文章中,一篇挖掘得较深、完全符合科学研究的范式(逻辑实证),有可信的新(尽管未必大)的进展,能够在学术共同体研究链条向前滚动中发挥作用;而另一篇,别人无法确定其研究价值,难以信任其逻辑和结论,也难以识别和信任其对知识体系更新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的作者之一曾与一位顶级期刊的主编闲聊学术写作,她指出:“Fuzzy writing reflects fuzzy thinking.(混乱的写作反映了混乱的思路。)”可见提升论文写作的逻辑性其实就是在提升科学研究、学术思维的逻辑性。


参考文献

[1] Bem D J.

Writing the empirical journal article

[M]//Darley J M, Zanna M P, Roediger III H L. The Complete Academic: A Practical Guide for the Beginning Social Scientist. 2nd e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3: 185~219.

n [本文引用: 1]     

[2] Li X R.

Emerging-market research: New bottles and new wine?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6, 55(4): 419~426.

[本文引用: 1]     

[3] Lipson M L.

Clear, Complete,Concise: Avoiding the Seven Deadly Sins of Analytic Writing

[M].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 2009.

[本文引用: 1]     

[4] Peracchio L A, Escalas J E.

Tell me a story: Crafting and publishing research in consumer psychology

[J].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2008, 18(3): 197~204.

[本文引用: 1]     

[5] Shavitt S, Stellner W H.

What’s New? Novelty in consumer research

[J].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2011, 39: 1~6.

[本文引用: 1]     

[6] Zhou Q L, Zhang J, Edelheim J R.

Rethink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 consumer-based model regarding the authenticity of Chinese calligraphic landscape

[J]. Tourism Management, 2013, 36: 99~112.

[本文引用: 1]     

[7] Ryan C.

旅游科学研究方法: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研究

[M]. 李枚珍,王琳, 译.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2.

[本文引用: 2]     

[8] 曹瑞冬.

论文写作的逻辑性与标准化问题思考

[C]//第十四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海口: 中国标准化协会, 2017.

[本文引用: 1]     

[9] 昌成亮.

论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人文价值的缺席

[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1(6): 61~62.

[本文引用: 1]     

[10] 达莱尔•哈夫.

统计数字会撒谎

[M]. 廖颖林, 译. 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本文引用: 2]     

[11] 傅庆芳.

推理能力与逻辑规则——“沃森选择任务”论争的辨析

[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21(8): 29~32.

[本文引用: 1]     

[12] 何向东.

逻辑学教程

[M]. 3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本文引用: 4]     

[13] 侯沉.

如何剔除你论文中的“垃圾”

[Z]. 理想岛, 2017.

[本文引用: 1]     

[14] 侯修洲, 黄延红.

基于逻辑原则的科技论文自动校对方法

[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8, 29(9): 920~924.

[本文引用: 1]     

[15] 黄其洪.

论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论和证实原则

[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6, 20(4): 41~43.

[本文引用: 1]     

[16] 李小克.

普通逻辑学教程

[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

[本文引用: 1]     

[17] 罗翊重.

从逻各斯到逻辑再到指反断非逻各斯

[J]. 昆明学院学报, 2015, 37(5): 59~70.

[本文引用: 1]     

[18] 彭玉生.

“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

[J]. 社会学研究, 2010(2): 180~210.

[本文引用: 2]     

[19] 钱爽.

西洋术语“logic”之华译变迁(上)——“logic”在晚明与晚清的音译与意译及与近代日本翻译的关系

[J]. 东方翻译, 2015(4): 27~38.

[本文引用: 1]     

[20]

全球华人管理学者社群. 学术论文写作: 创新与惯例

[N].2018-06-05.

[本文引用: 1]     

[21] 任雪芳, 汤积华.

数理逻辑中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J]. 黑河学院学报, 2016, 7(7): 214~216.

[本文引用: 1]     

[22] 石里克.

实在论与实证论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3.

[本文引用: 1]     

[23] 维尔A J.

休闲与旅游研究方法

[M]. 聂小荣,丁丽军, 译. 3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本文引用: 2]     

[24] 吴先超.

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及其局限

[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22(8): 47~49.

[本文引用: 1]     

[25] 杨本洛.

物质第一性原则和逻辑自洽性原则的辩证统一——自然科学研究中“理性原则”的重新探讨

[J]. 世界科学, 2003(9): 43~45.

[本文引用: 1]     

[26] 杨怀中, 邱海英.

库恩范式理论的三大功能及其人文意义

[J]. 湖北社会科学, 2008(6): 101~104.

[本文引用: 1]     

[27] 张凌云, 汪才静, 张丹, .

2003—2016年我国旅游学术共同体学术评价

[J]. 旅游学刊, 2017, 32(12): 117~127.

[本文引用: 1]     

[28] 郑毓信.

逻辑哲学与哲学逻辑

[J].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9, 11(3): 33~40.

[本文引用: 1]     

[29] 周可真, 姚建萍.

功利的求果性认知与辩证的逻辑实证思维——论实证科学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

[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38(2): 8~16.

[本文引用: 1]     

[30] 周越, 徐继红.

逻辑起点的概念定义及相关观点诠释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5(5): 16~20.

[本文引用: 1]     

版权所有 © 旅游导刊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 邮编:100024
电话:010-65778734 传真:010-65778734 邮箱:flexuebao@126.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