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微信号

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旅游研究中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应用进展及发展建议——以2000—2021年的文献为例
汪秀琼, 黄安琪, 梁肖梅, 吴小节
旅游导刊    2022, 6 (5): 69-92.   DOI: 10.12054/lydk.bisu.206
摘要412)   HTML710)    PDF (1907KB)(1046)    收藏

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ANT)在旅游学科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拓宽,并且以独特的方法论范式揭示了环境、旅游者、旅游产品等多重主体的关系网络运行模式。本文以2000—2021年SSCI、CSSCI数据库收录的70篇相关文献为样本,采用系统性文献回顾方法,从论文的发表数量与刊物分布、论文类型、数据获取方法、ANT在不同旅游研究主题中的应用、中英文文献的研究差异5个方面总结ANT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研究结果显示:论文发表数量呈阶段性上升趋势;论文类型以定性经验型为主;数据获取方法以案例研究、田野调查、二手数据等为主;研究主题聚焦在理论和研究发展、遗产和环境问题、旅游产品开发和规划、乡村旅游4个方面;中英文文献的研究主题及ANT应用深度存在差异。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城乡居民休闲生活方式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卫飞, 石少湘, 袁琳
旅游导刊    2022, 6 (5): 50-68.   DOI: 10.12054/lydk.bisu.210
摘要431)   HTML909)    PDF (1921KB)(967)    收藏

城乡差异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研究议题,但现有文献多将研究重点聚焦在经济层面,忽视了对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差异的探讨。本文从休闲角度出发,使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年度数据,运用潜类别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混合模型,探讨了我国居民休闲生活方式的城乡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城乡居民的休闲生活方式差异明显,城市居民整体休闲参与频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2)城乡居民休闲参与类型的差异明显,城市居民更多地参与到发展完善型休闲活动当中,农村居民则较少选择高质量的休闲活动;(3)导致城乡居民休闲生活方式差异的因素主要为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政府公共服务因素以及年龄、健康状况、受教育水平等个体因素。本研究的结论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平衡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我国居民休闲生活方式的城乡差异研究提供经验证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在理论与实践间循环并爬升——一个旅游研究者的自我民族志
保继刚
旅游导刊    2021, 5 (5): 1-21.   DOI: 10.12054/lydk.bisu.186
摘要619)   HTML6069)    PDF (1329KB)(945)    收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推动学科发展与学术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旅游学界的论文发表数量不断增加,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缺乏明确的“问题意识”引导,存在大量的低质量循环和重复的研究文献。正确认识与恰当处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发现真问题,形成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成为学界努力的方向。基于此,本文运用自我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个体学术及实践经历的叙述及由此引申的自我阐释与反思,展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在当前旅游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并揭示旅游学科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论旅游研究中的若干本质问题
厉新建, 宋昌耀, 顾嘉倩
旅游导刊    2022, 6 (5): 12-27.   DOI: 10.12054/lydk.bisu.209
摘要414)   HTML1572399350)    PDF (1766KB)(788)    收藏

本文梳理了旅游研究的不同视角及若干学术问题,主要关注旅游的本质和现实意义、应对旅游需求变化的主要思维、旅游研究深化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等3个话题。首先,本文从旅游的必需性、时空性视角探索旅游的本质,并基于多个维度对旅游体验类型进行划分;其次,从场景思维、平台思维等4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旅游需求变化的基本方向;最后,就推动旅游学术研究,提出在方法上要注意采取“问题的学术”、在数据选择上要注意“学术的道德”两个核心问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理性选择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及内涵
李京颐,李云鹏,宁泽群,陈文力
旅游导刊    2021, 5 (5): 22-32.   DOI: 10.12054/lydk.bisu.176
摘要593)   HTML4851)    PDF (924KB)(751)    收藏

智慧旅游一词虽源于西方,却在中国的大地上“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激发了国内产业界和学术界对它进行探讨,并在理念和战略层面进行思考。本文在对原有主流的技术应用论进行理解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智慧旅游理念和内涵思考的新角度,即从理性选择视角审视游客理性选择对智慧旅游的价值,认为智慧旅游的核心内涵是一种能够使得旅游主体进行更加合理选择的旅游形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场景与国民舒适物构建:一个概念演进的分析视角
薛雨萌, 周永博, 李东晔
旅游导刊    2022, 6 (5): 28-49.   DOI: 10.12054/lydk.bisu.211
摘要332)   HTML871)    PDF (1845KB)(744)    收藏

舒适物与场景是特定时代语境的产物,与主流价值观念存在深刻的联系。在社会价值观念变迁过程中,人们对舒适物内涵的理解也处在流变与生成之中。为了剖析变迁的社会动力与价值观念生产过程,本文对舒适物这一文化形式的生成特征进行解构,分析由需求伴生的舒适物生成中的“回归自然舒适物”“消费类舒适物盛行”和“迈向后工业时代的场景与舒适物”等主流演变趋势,旨在为中国语境的场景与国民舒适物发展提供思考及建议。本文认为,后工业化时代是见证城市规划者、设计者、创意文化工作者联合创造的时代,他们将共同致力于将文化创意、艺术审美等要素注入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构建场景与国民舒适物不应只是基础设施的搭建与组合,还需融合美学、文化等要素,重视审美之于人的完整性的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体育旅游的逻辑起点、术语体系与学科的“家族相似性”
王璐,皮常玲,郑向敏
旅游导刊    2021, 5 (5): 33-51.   DOI: 10.12054/lydk.bisu.180
摘要288)   HTML3315)    PDF (1283KB)(653)    收藏

体育旅游作为一门多学科交融的新专业,其概念体系和学科属性尚不清晰。本文归纳和分析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体育旅游概念体系和学科属性相关文献观点及学界认知,采用胡塞尔现象学理论的“现象学悬置”方法对体育学与旅游学概念体系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要义进行分析,提出体育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的逻辑起点——“旅体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演绎法构建了体育旅游概念体系的核心概念词群、术语体系及其关系图。同时,从交叉学科命名的学科从属关系、从属规律和学科种属的“家族相似性”追溯等多个角度探讨和辨析体育旅游的学科归属,通过体育旅游学科种属具有更多旅游学科“家族相似性”的研究分析,提出体育旅游学科属性应归属于旅游学的研究结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游客幸福感的影响——基于旅游体验的视角
沈鹏熠, 万德敏, 李金雄
旅游导刊    2023, 7 (2): 22-54.   DOI: 10.12054/lydk.bisu.218
摘要487)   HTML1377207644)    PDF (1546KB)(572)    收藏

提高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既是旅游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也是增进游客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从旅游体验视角出发,构建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游客幸福感的多重中介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和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体验价值在信息传播服务质量、行政监管服务质量对实现性快乐的影响中发挥积极的中介作用,在信息传播服务质量、安全保障服务质量、行政监管服务质量对享乐性快乐的影响中也发挥积极的中介作用;体验满意度在信息传播服务质量、行政监管服务质量对实现性快乐和享乐性快乐的影响中均发挥积极的中介作用;替代者吸引力负向调节了公共设施服务质量、便民惠民服务质量、行政监管服务质量对体验价值的影响,以及公共设施服务质量、便民惠民服务质量对体验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整合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双元结构,扩展了游客幸福感的研究情境,明确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对游客幸福感影响的心理机制及边界条件,对改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及提升游客长期幸福感有重要启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国外旅游领域中的知识转移研究:述评与展望
周波,肖洪根,叶顺
旅游导刊    2021, 5 (5): 87-106.   DOI: 10.12054/lydk.bisu.173
摘要427)   HTML2741)    PDF (1185KB)(540)    收藏

知识转移是旅游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知识转移使知识成为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放大了知识在旅游发展中的正面效应。本文梳理了2000—2019年发表在旅游、酒店、休闲等领域英文期刊上的85篇聚焦知识转移的文献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探讨了知识转移的定义与知识源、转移渠道、影响因素、主要效果等。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旅游领域知识转移的研究框架,并结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旅游地社区研究——从生计到福祉的理论拓展
苏明明
旅游导刊    2021, 5 (6): 1-23.   DOI: 10.12054/lydk.bisu.184
摘要954)   HTML15083)    PDF (14279KB)(527)    收藏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旅游地社区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不断延展,从社区参与、社区感知、社区生计、社区赋权等多维度进行了大量探索。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这标志着我国步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美好生活建构成为重要目标之一,社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成为新时代的关键词。前期研究依托可持续生计框架探索了社区生计系统的多时空演化,然而研究也显示出生计框架在研究维度上的局限性,不能全面体现旅游地社区发展的多元需求。因此,旅游地社区研究也应随着新时代、新需求不断拓展,更综合全面地探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社区可持续发展和美好生活建构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提出社区福祉框架能够从多维视角解析社区与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体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在新时代旅游地社区研究中具有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重要性和研究潜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旅游研究的培根方法与理论建构的NOMA原则
戴斌
旅游导刊    2022, 6 (5): 1-11.   DOI: 10.12054/lydk.bisu.213
摘要213)   HTML696)    PDF (1691KB)(499)    收藏

观察、分类和描述旅游者、旅游活动及旅游生产者是研究者认识实践的基本功和必要途径。旅游学科应坚持与实践同行,以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选择调查主题与研究课题,从国情和实践出发去建构理论。学术界和青年学者应致力于做能够解决旅游实践中现实问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游客旅游审美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拓展模型
罗文斌, 丁德孝, 裴娇阳
旅游导刊    2022, 6 (3): 62-85.   DOI: 10.12054/lydk.bisu.189
摘要507)   HTML2056238560)    PDF (14222KB)(456)    收藏

旅游审美是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游客审美行为影响研究对深入理解旅游活动审美本质,厘清游客审美行为驱动机制,创建“知美—悟美—尚美”的旅游新风尚,探究旅游高质量发展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认知理论,加入旅游审美认知变量,构建了游客审美行为意向影响构念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游客审美认知、审美行为态度对旅游审美行为意向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其中审美认知影响作用最大,是关键因素,行为态度次之,是重要因素;(2)游客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对审美行为态度具有正向主导作用,并通过主导行为态度间接影响审美行为意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新生代游客涉入度与文化认同对红色旅游忠诚度的影响研究
丘小燕, 李强红, 邹永广
旅游导刊    2022, 6 (1): 67-88.   DOI: 10.12054/lydk.bisu.185
摘要378)   HTML6102)    PDF (13982KB)(441)    收藏

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宣传和教育的实现方式之一,但作为旅游主力军的新生代游客对红色文化的认同逐渐式微,存在认同危机风险,并对红色旅游的后续发展和持续经营产生影响,已成为当今显著且亟待关注的社会现象。本研究运用文化认同理论,以新生代游客为研究群体,尝试探索影响新生代游客文化认同的因素并寻找增强其红色旅游忠诚度的作用机制,由此建构新生代游客涉入度、文化认同与红色旅游忠诚度影响关系模型并进行实证验证。研究发现:(1)新生代游客涉入度对红色旅游的文化认同和忠诚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对文化认同的影响更为显著;(2)新生代游客对红色旅游的文化认同正向影响忠诚度;(3)文化认同在新生代游客涉入度与忠诚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本研究揭示了新生代游客涉入度对培育红色旅游忠诚度的重要作用,拓展了文化认同的应用边界;认为增强新生代游客的涉入度,培育其文化认同,对于忠诚度及红色旅游持续经营和后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科学内涵与理论阐释
王金伟, 朱竑, 宋子千, 张环宙, 张怡佳, 张高军, 雷婷
旅游导刊    2023, 7 (2): 1-21.   DOI: 10.12054/lydk.bisu.227
摘要426)   HTML509)    PDF (1374KB)(429)    收藏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围绕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理论逻辑、影响机制、发展战略、实现路径等展开深入探讨,核心观点如下:(1)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应从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文化振兴与文脉延续、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等方面来理解和把握。(2)乡村旅游发展要聚焦需求和供给规模,重视乡村旅游的科学规划,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红利惠及更多人民。(3)乡旅微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主体,需要通过激活亲缘网络、提升培育精度、打造产业集群等路径激发共同富裕的活力。(4)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重视文化内涵,充分利用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旅游迈入高质量供给的新阶段。(5)共同富裕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是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的关系,要进一步明确乡村旅游的产业定位,提高供给水平,利用好文化成果,探索改革创新制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机器人性能特征如何影响员工工作幸福感——基于创新抵制理论与资源保存理论的双重视角
吴慈恩, 皮平凡, 关新华
旅游导刊    2023, 7 (2): 55-78.   DOI: 10.12054/lydk.bisu.220
摘要236)   HTML373)    PDF (1504KB)(426)    收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服务机器人“走进”餐厅,与一线员工合作向顾客提供服务成为常态,服务机器人(Service Robot)的使用影响开始受到学术界关注,且目前的研究多“重顾客轻员工”。基于此,本研究从创新抵制与资源保存双重理论视角出发,构建了服务机器人四大性能特征与员工工作幸福感关系的概念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对机器人技术焦虑与员工工作投入的链式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餐饮服务机器人的生命力与感知安全两项性能特征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间接影响,机器人技术焦虑与员工工作投入在生命力与感知安全两个变量与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关系间存在显著的链式中介效应;(2)餐饮服务机器人的生命力与感知安全显著地负向影响员工的机器人技术焦虑;(3)员工的机器人技术焦虑负向影响员工的工作投入,并会降低员工的工作幸福感;(4)工作投入能够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本研究拓展了餐饮领域服务机器人对员工的影响研究,丰富了服务机器人应用在员工层面的研究视角。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从乡村性到后乡村性:乡村旅游的理论展望
李志飞, 吴锦超, 张晨晨
旅游导刊    2021, 5 (6): 24-42.   DOI: 10.12054/lydk.bisu.181
摘要558)   HTML13116)    PDF (11344KB)(417)    收藏

乡村地理学提出用乡村性来定义乡村,旅游地理学认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基础,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旅游者需求的改变,乡村性逐渐被解构,正在流失。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已有文献,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背景,提出重构乡村性——后乡村性,并探索性地建构了后乡村性的6个维度:乡村“新移民化”、乡村“再地方化”、文化城市化、居住到栖居、城乡二元对立到城乡连续体、社区参与到社区营造。同时,基于乡村性指数和后乡村性的6个维度,探索性地提出后乡村性指数(PRI)应考虑的指标,包括流动人口、游客满意度、旅游就业、居住的现代性、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化”、“新乡贤”的社区治理结构、福利本地化等。后乡村性的提出对发展乡村旅游理论和优化乡村旅游治理结构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指导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中国旅游大数据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江帆, 林珊珊, 应天煜, 潘冰, 周亚庆
旅游导刊    2022, 6 (4): 68-104.   DOI: 10.12054/lydk.bisu.204
摘要842)   HTML945)    PDF (22589KB)(411)    收藏

目前国内旅游大数据文献侧重于对具体问题的审视,忽视了对现有应用状况的回顾及所存在问题的反思。本文选取截至2021年1月发表在国内权威期刊上的358篇文献,根据数据来源将旅游大数据划分成用户生成内容数据、设备数据及事务型数据三大类,探索旅游大数据领域的宏观研究历程,之后分别从研究主题、数据特征和分析技术3个维度对每一类数据类型的实证研究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发现,目前国内旅游大数据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在研究主题、数据特征和分析技术上都有所创新,但不同类型数据的研究分布并不均衡,未来可以从研究主题、数据获取途径及分析技术等角度进一步深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回顾与展望
瞿华, 罗静
旅游导刊    2022, 6 (1): 89-110.   DOI: 10.12054/lydk.bisu.191
摘要668)   HTML5804)    PDF (14058KB)(397)    收藏

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在国内外日益兴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基于产业融合背景,厘清了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相关概念,从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入手,对国内外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机制、融合效应、融合模式、融合路径等方面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1)乡村文旅融合研究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在中西方语境中存在较大差异;(2)乡村文旅融合研究呈现出理论与实证并行的特点;(3)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本文还提出了乡村文旅融合的研究展望,以期为乡村文旅产业融合的未来研究与发展提供启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与述评
张鹤, 王庆生
旅游导刊    2022, 6 (3): 86-101.   DOI: 10.12054/lydk.bisu.198
摘要490)   HTML6638)    PDF (10087KB)(386)    收藏

本文以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16—2021年国内外共计802篇遗产旅游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从学科、关键词以及共被引文献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分析近年来国内外遗产旅游领域研究进展情况,得出以下结论: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成果丰富,环境科学领域关注度显著提升;真实性与文化认同是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国外研究侧重人性需求视角,国内则注重在地性供给;关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将成为我国遗产旅游研究的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中国酒店研究35年:基于《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发文的量化分析
王媛, 顾依秋, 冯学钢
旅游导刊    2023, 7 (2): 95-123.   DOI: 10.12054/lydk.bisu.207
摘要259)   HTML931)    PDF (5066KB)(383)    收藏

本文选取1986—2020年发表在《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这两本期刊上的598篇酒店研究文献作为样本,识别其研究的主要贡献者、贡献机构及合作网络特征,对样本文献的研究性质、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进行人工编码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酒店研究经历了多维转向,包括研究导向由管理实践转为学术创新,研究视角由以企业为主体转向以人为主体,研究性质由概念性研究转向以假设检验为目的的实证性研究,其中2001—2005年是我国酒店研究多维转向的重要过渡阶段。此外,本文还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和消费者心理与行为两个领域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转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旅游生计恢复力研究进展、分析框架与案例分析
尚前浪, 明庆忠, 李梦雪
旅游导刊    2023, 7 (2): 79-94.   DOI: 10.12054/lydk.bisu.214
摘要185)   HTML365)    PDF (1426KB)(378)    收藏

旅游波动导致旅游地家庭生计恢复面临难题,旅游生计恢复力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议题。通过梳理旅游生计恢复力研究进展,分析生计恢复力与可持续生计途径的理论关联,本文创新性地将可持续生计与生计恢复力相融合,把文化适应力作为生计恢复力的重要内容,构建了具有多层视角和动态特征的旅游生计恢复力理论分析框架,并结合云南大理村落案例对旅游生计恢复力的文化适应、影响因素和协同治理进行了分析。本研究拓展了可持续生计理论视域,完善了旅游生计恢复力理论体系,指出未来应加强旅游生计恢复力测度方法、多层次案例对比、演化机制和协同治理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我国旅游大数据的产业实践:现状、问题及未来
邓宁,曲玉洁
旅游导刊    2021, 5 (4): 1-15.   DOI: 10.12054/lydk.bisu.179
摘要654)   HTML5712)    PDF (9532KB)(372)    收藏

本文以旅游大数据在中国的现状、问题及未来为切入点,从其发展历程、市场主体与建设模式、构成、产品与服务形态4个方面剖析了旅游大数据的产业格局形成过程;分析了顶层规划缺失、运营模式不清、学界业界互动不够、政企数据共享困难、人才培养缺位五大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展望了旅游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本文首次从产业发展视角对旅游大数据在中国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和模式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中国旅行社业经营效率测度及营商环境的影响研究
张大鹏,吴桐,高志勤
旅游导刊    2021, 5 (3): 38-63.   DOI: 10.12054/lydk.bisu.166
摘要325)   HTML3436)    PDF (16100KB)(367)    收藏

科学测度旅行社业经营效率和量化分析其营商环境因素的影响效应,对科学指导旅行社业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度2001—2015年我国省际层面旅行社业经营效率,并实证检验了旅游化、国际化、法治化和市场化等重要营商环境因素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观察期内我国旅行社业经营效率总体水平偏低,大致呈现“间歇波动、缓慢攀升”的演变特征,三大区域经营效率变化基本同频,无明显差异;旅游化对旅行社业经营效率具有倒U形的非线性影响作用;国际化为旅行社业提供了更加开放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法治化环境是旅行社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旅游法的实施抑制了旅行社业的非合规经营收入;市场化改革优化了旅行社业资源配置,提升了经营效率;市场化与法治化协同推进了旅行社业经营效率的提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国内节事研究回顾与述评
刘芸希, 夏宪玲, 陶长江
旅游导刊    2023, 7 (1): 85-107.   DOI: 10.12054/lydk.bisu.199
摘要487)   HTML1766203772)    PDF (15743KB)(364)    收藏

为全面了解节事这一旅游学研究热点领域的现状与发展历程,以1999—2019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CSSCI来源期刊刊载的1 287篇节事活动文献为研究数据,使用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从研究作者、研究机构、文献关键词等方面绘制图谱。研究发现:国内节事研究自1999年以来,大致可分为起步、初步发展、快速上升和稳步发展4个阶段,国内大型节事实践效应和国家政策文件指引是导致各阶段节事研究主题和内容变迁的重要原因;有4个主要研究团队,但研究团队间缺乏交流合作;研究机构主要是本科类高校的体育学院、旅游学院及研究中心,并随时间推移,由东部沿海省份高校向川、渝、陕、豫、湘等内陆省份高校拓展;节事研究持续得到学界关注,但研究视角仍较为单一,研究内容尚待丰富。建议未来多关注社区性节事活动,创新研究方法,重视节事教育以及节事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同时注重对失败节事案例的分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推拉理论视角下美食旅游对旅游者行为的作用机理
周瑜,侯平平
旅游导刊    2021, 5 (3): 90-107.   DOI: 10.12054/lydk.bisu.174
摘要564)   HTML3810)    PDF (11466KB)(356)    收藏

美食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主题旅游,已成为近年来全球发展最快的旅游市场之一,并日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在对美食旅游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研究发现,美食旅游者的行为受到内部推力和外部拉力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是旅游者的旅游需要、旅游体验、旅游动机、旅游偏好,外在因素是目的地饮食文化的有形性和无形性。本研究构建了美食旅游的推拉力因素对旅游者行为作用的理论框架,并从研究内容、理论和方法等方面提出美食旅游的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可在理论层面丰富与发展美食旅游的相关研究,在实践层面为美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文化距离何以影响旅游者?——文献反思与研究展望
王佳果,郑密,黄琼慧,吴忠军
旅游导刊    2021, 5 (3): 1-37.   DOI: 10.12054/lydk.bisu.168
摘要553)   HTML4582)    PDF (24302KB)(320)    收藏

文化距离对旅游者的影响是一个新兴的重要议题,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文献,但学界对此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回顾和反思。本研究主要围绕文化距离的构念测量、影响环节、解释理论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分析,结果发现:(1)旅游文化距离研究主要有两大理论来源,分别是跨文化管理领域基于群体价值观念差异的文化距离研究和跨文化交流领域基于个体主观感知差异的文化距离研究,前者对旅游研究影响大,后者开始受到旅游学界重视;(2)旅游情境下的文化距离是一个颇有潜力的研究议题,在国际旅游研究方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3)由于缺乏适宜的构念测量、系统的研究框架和有效的解释理论,在不同旅游情境下,文化距离到底对旅游者有何种影响、以何种机制对哪些行为环节产生影响等问题尚无清晰结论。为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TPCD构念定义和文化距离影响旅游者行为的研究框架,并指出未来研究的若干方向,以期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提供有益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基于UGC评论和TSE模型的我国游客爱国情感研究
刘逸,李广涵,李晓娟
旅游导刊    2021, 5 (4): 79-96.   DOI: 10.12054/lydk.bisu.159
摘要382)   HTML5002)    PDF (12041KB)(311)    收藏

爱国情感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然而旅游活动对爱国情感的影响机制尚未得到充分揭示。本文基于国内9个知名旅游目的地游客评论数据,构建旅游—爱国情感词库,借助TSE旅游情感评估模型,解析旅游目的地对我国游客爱国情感的影响内容与特征,由此解析我国游客爱国情感的表现。研究结论如下:(1)相对于一般评论,爱国情感相关的游客评论均带有较强的积极情绪,正面评论的占比较高;(2)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结构与区位对触发爱国情感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相对于自然类旅游资源,历史文化与民俗等人文类旅游资源更能够触发游客的爱国情感;(3)与国家政治因素密切相关的地理区位能够触发更强烈的爱国情感。本文的贡献在于创新性地运用旅游评论大数据对爱国情感进行了捕捉,发现了资源属性和区位两个显著的影响因素,同时也为爱国情感研究贡献了新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制定爱国教育推广和目的地形象营销策略,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宏观战略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场景式消费酒店的顾客住宿动机与体验价值研究
郑昭彦
旅游导刊    2022, 6 (1): 46-66.   DOI: 10.12054/lydk.bisu.188
摘要368)   HTML6098)    PDF (12511KB)(298)    收藏

近年来场景式体验消费推动了传统功能型酒店转型升级,新业态的实践发展值得理论研究关注。本文以杭州滨江奥体亚朵S网易严选酒店的网络点评为样本,研究了顾客的住宿动机与住宿体验价值。结果发现:(1)驱动顾客选择场景式消费酒店的8种具体动机有舒适友好、便捷高效、品质保证、经济实惠、社交归属、价值认同、氛围格调、求新求异,并可归类为三大动机层次功能性动机、享乐性动机、社会性动机以及两大动机类别基础性动机、延伸性动机,以此构成“洋葱式”住宿动机模型;(2)顾客的体验价值由基本保障、性价比高、位置便捷、设施舒适、服务友好、品牌属性、场景氛围、场景载体、场景感受9个子维度,功能价值、享乐价值、场景价值3个次维度以及一般性体验价值、独特性体验价值2个主维度构成;(3)不同动机类型顾客关注的体验价值各有侧重点,“功能性动机”顾客首要关注“功能价值”,“享乐性动机”顾客首要关注“享乐价值”,“社会性动机”顾客首要关注“场景价值”。本文对场景式消费酒店的管理经营具有启示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负面预期、冲突回避与抑制性进言:理论建构中的概念化历程
张志学
旅游导刊    2022, 6 (1): 1-23.   DOI: 10.12054/lydk.bisu.192
摘要579)   HTML6041)    PDF (15110KB)(280)    收藏

本文回顾了笔者关于负面预期、冲突回避和抑制性进言的研究历程。中国社会注重关系和人情,人们推崇以和为贵。在个人利益与维持人际和谐产生冲突的情境下,不少人会选择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持表面和谐,原因在于人们担心采取维护个人利益的行动将会冒犯他人。这种负面预期导致人们回避冲突,但回避实则容易引发更多的冲突。笔者通过众多研究试图揭开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并采取有效的方式鼓励人们打破心中的桎梏,直面冲突。笔者将这一主题进一步扩展到工作情境中,开展了与进言相关的研究。希望本文关于笔者探索历程的描述能够启示从事旅游管理研究的学者,在探讨纷繁复杂的现象和真实主动的现实场景时,构建出经得起检验,同时被学术社区接受的概念和理论,促进人们在旅游情境下做出环境友好型行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中国情境下旅游用户生成内容研究综述及展望
叶强,梁赛,赵大营
旅游导刊    2021, 5 (4): 16-36.   DOI: 10.12054/lydk.bisu.163
摘要415)   HTML5036)    PDF (12839KB)(277)    收藏

本文基于对酒店业及旅游管理领域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期刊中关于中国情境下旅游用户生成内容的文献计量分析,综述了中国情境下旅游用户生成内容的研究趋势,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显示:香港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校在该研究领域做出了较大的学术贡献;在线旅游社区TripAdvisor中的在线评论是这类研究最常用的数据来源,且北京、香港、上海、广州等旅游热门城市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区域;在研究主题上,该领域的研究可分为用户生成内容的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用户生成内容对旅游企业绩效的影响、用户生成内容的在线声誉管理及用户在线分享行为的激励机制4个方面。未来研究中,学者们可通过挖掘国内游客用户生成内容、探索国内旅游企业管理反馈策略及探讨国内民宿共享平台用户交互模式等方向,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中国情境下旅游用户生成内容这一领域的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中国黑色旅游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李经龙, 蒋韶檀
旅游导刊    2022, 6 (6): 76-96.   DOI: 10.12054/lydk.bisu.212
摘要392)   HTML2016)    PDF (12695KB)(276)    收藏

黑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方式,为构建与完善旅游学科体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近年来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领域。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库作为对象数据库,对1999—2021年中国黑色旅游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文献数量随年份变化呈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研究可以划分为萌芽阶段(1999—2007年)、快速增长阶段(2008—2014年)和稳步推进阶段(2015—2021年);黑色旅游研究领域中尚未形成紧密的学术团队,学者间合作、交流较少,研究机构学术合作网络较为松散;在国内黑色旅游研究知识演进过程中,有 10 篇文献起到了关键作用,是该领域较重要的知识基础;从研究热点来看,国内黑色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黑色旅游资源、黑色旅游者和黑色旅游开发等方面。所以,未来黑色旅游研究应创新思路,提升研究数量和质量;增强黑色旅游学者或学术团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多视角研究黑色旅游,完善黑色旅游学科体系,拓展黑色旅游研究的其他学科视角。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科技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与研究议题
陈晔 马季振 李恒云 张坤 陈刚 金颖 徐虹 唐晓云 曹智辉 裴嘉晖 潘冰
旅游导刊    2023, 7 (5): 1-.  
摘要205)      PDF (14605KB)(276)    收藏
科技已经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在宏观层面探讨了我国旅游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任务以及科技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在中观层面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旅游目的地的实践路径与研究议题,在微观层面讨论了数字视觉技术及多种数字化技术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及其在博物馆旅游场景中的应用。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应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旅游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面向游客提升服务品质、面向旅游企业升级要素水平、面向目的地提升大众旅游治理水平和面向资源永续利用形成绿色发展能力,使科技全面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在塑造更协调、更绿色的行业发展模式,打造更具创新性、更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体系,探索可持续且更具韧性的企业发展机制,以及实现更有科技含量、更智慧的旅游治理方式。(3)数字技术推动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催生了目的地与游客的“液态交互”、多主体价值共创、数字生态构建以及数字竞争力等值得研究的主题。(4)数字视觉科技赋能下的旅游体验产品和服务创新,可从需求导向数字化、跨领域价值共创、科技逻辑构建等路径助力我国旅游产业朝着服务创新化、产品科技化和品牌独特化方向升级发展。(5)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重塑博物馆形态、丰富博物馆展陈内容与方式、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打造游客沉浸式体验,还可以使传播途径更加多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共享住宿领域房东未来共享行为研究——基于风险决策的视角
谷慧敏, 雷铭, 王静, 张莹莹
旅游导刊    2021, 5 (6): 43-65.   DOI: 10.12054/lydk.bisu.183
摘要193)   HTML11174)    PDF (11997KB)(274)    收藏

作为共享经济的重要分支,共享住宿在满足个性化住宿需求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往研究主要从需求角度考察房客对共享住宿的参与意愿,较少从供给角度分析房东参与共享经济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将房东共享行为看作一种风险决策行为,根据风险决策的双系统模型,考察共享住宿领域房东的风险态度和主观幸福感对其未来共享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房东积极的风险态度与高主观幸福感均对其未来共享行为有正向影响,对社会距离有负向影响;社会距离对房东未来共享行为有负向影响,且分别在风险态度与未来共享行为、主观幸福感与未来共享行为间起中介作用。本文从风险行为决策的角度出发,对未来共享行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与科学议题
王兆峰, 王金伟, 王梓瑛, 孙洁, 张圆刚, 明庆忠, 周永博
旅游导刊    2023, 7 (1): 1-18.   DOI: 10.12054/lydk.bisu.226
摘要487)   HTML503)    PDF (11342KB)(251)    收藏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动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势在必行。本文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机遇挑战、战略重点、逻辑进路等重要科学议题展开探讨。核心观点如下:(1)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应从更高品质满足大众需求、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和平桥梁纽带作用等方面进行把握。(2)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逻辑、学术逻辑和推进逻辑。(3)可从旅游产品优质供给、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旅游产业绿色转型等方面探索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道路。(4)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通过建立更具韧性的文旅供给、激活引导普惠全民的文旅消费、全面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与创新、打造更高品质的文旅服务体系,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5)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是助力乡村振兴、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以“民”之名:民宿认知的三种层次
杨丽娟
旅游导刊    2022, 6 (4): 25-41.   DOI: 10.12054/lydk.bisu.203
摘要404)   HTML884)    PDF (10531KB)(241)    收藏

民宿作为当下非标准住宿的一种类型,以个性化的风格成为当今住宿多样性的代表,吸引了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尝试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聚焦民宿概念的关键词“民”,勾勒出民宿概念的话语、内涵和核心,分别是民之序——位置表述变化、民之形——地方文化表征、民之情——主客情感表现。探析其所形成的民宿概念的3种层次结构,即从外层的表述吸引到中层的文化吸引再到里层的关系吸引。民宿概念开始从话语走向实践,系统性地从住宿“所有”的“人”“物”互动延伸到住宿“所在”的“人”“地”互动再到住宿“所育”的“人”“人”互动。民宿从外在的物化景观转向内在的情感建构,呈现出“物”(民宿)、“人”(旅游者与民宿主人)、“地”(目的地)之间的交互关系。基于这种转向的互动是民宿从一种补充住宿走向类型住宿的根本原因,更是民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共享住宿场景下旅游者难忘体验的形成路径研究
王锴云, 何宗威, 赵晓优, 马世罕, 叶顺, 应天煜
旅游导刊    2023, 7 (5): 23-42.   DOI: 10.12054/lydk.bisu.235
摘要208)   HTML1520)    PDF (12038KB)(240)    收藏

共享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共享住宿等体验经济新形式,在“难忘体验”的塑造方面有诸多创新。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共享住宿场景下旅游者如何基于个体互动形成难忘体验。本文基于全面体验范式,通过扎根理论方法系统探究共享住宿相关特征对旅游体验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提炼旅游者难忘体验的形成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通过功能性、情绪性和符号性3条体验路径形成共享住宿难忘体验,3条路径分别对应生理、心理和精神层面;难忘体验受到四大要素的影响,包括基础设施功能、服务体验、人际互动和新奇经历。研究结果可为共享经济行业优化“体验型”产品和服务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大数据环境下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数据、方法和技术
段锐, 邹统钎, 梁未哲
旅游导刊    2023, 7 (5): 66-93.   DOI: 10.12054/lydk.bisu.251
摘要280)   HTML920)    PDF (17196KB)(240)    收藏

本文通过收集和筛选发表在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20版)中与大数据环境下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相关的文献,从数据(来源和模态)、方法和技术(工具)3个视角分析总结现有研究,展望未来研究趋势。研究显示:用户生成内容是主要的数据来源,文本模态数据占据主导地位;内容分析法是大数据环境下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基本方法,情感分析、主题建模、图像标注、图像识别等其他常用的计算机科学领域方法亦可归入此类;技术上,主要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进行分析,深度学习技术逐渐应用于图片和视频数据分析领域;工具上,主要使用带有图形用户界面的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以及通过编程调用平台或模块开展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遗传信息的储存、表达及其旅游价值——以湖南省常宁市中田村为例
刘沛林, 彭科, 杨立国
旅游导刊    2022, 6 (2): 1-25.   DOI: 10.12054/lydk.bisu.195
摘要513)   HTML6769)    PDF (14430KB)(237)    收藏

与生物学基因依靠碱基对的排列组合储存遗传信息(DNA双螺旋结构)类似,景观基因通过遗传信息的有序排列组合来储存文化信息,并按一定的路径传递,实现独特景观的表达。文章基于生物遗传学视角,从景观基因的内涵与实质中提炼出主导、传承、归因、依附、尺度、意象六大遗传信息,并以此开展了对国家级传统村落湖南省常宁市中田村文化因子遗传及其景观意象表达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中田村景观基因识别为建筑石墙、半月形水系以及独特的平面布局形态;(2)遗传信息既可用于检验景观基因的识别结果,也有助于排除识别过程中的干扰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3)中田村景观基因遗传信息的储存方式与表达路径的探索,为景观基因的识别、传承与旅游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景观基因理论可以在遗产旅游地意象建构、传统乡村旅游地规划和文化旅游地景观修复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事遗产价值发挥:研究问题与理论框架构建
罗秋菊, 郭云娇
旅游导刊    2022, 6 (3): 1-18.   DOI: 10.12054/lydk.bisu.202
摘要366)   HTML6744)    PDF (11649KB)(229)    收藏

本文融合媒介事件和赛事杠杆理论视角,构建了一个探索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事遗产价值最大化问题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将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事遗产价值对主体“人”的福祉的提升作为重要的研究命题,分别从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客体的非物质遗产与物质遗产两个维度展开研究内容的设计。本研究提出:(1)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其遗产价值并不具备自然的自生性、自发性与自动性,但通过前期的规划、设计与评估工作,可对其价值的激发实现预先性的生产和主动式的建构;(2)“人”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建构者、使用者、价值评判者、受益者,将“人”作为赛事遗产问题研究的主线与核心,可以打开目前遗产研究“黑箱”,发现主动调控遗产问题的路径;(3)媒介事件与赛事杠杆理论分析框架的建立,可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价值最大化的问题研究提供较好的理论视域,进而实现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及其价值的主动与动态探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触“景”生“情”——旅游场景对目的地品牌至爱的影响研究
王诗韵, 张辉
旅游导刊    2022, 6 (6): 21-52.   DOI: 10.12054/lydk.bisu.208
摘要418)   HTML2170)    PDF (18806KB)(226)    收藏

在旅游目的地品牌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现实背景下,情感差异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目的地品牌竞争优势的强弱。旅游目的地品牌至爱反映了游客对目的地深层次的情感关系,让游客爱上目的地成为目的地营销者的终极追求。本研究基于环境心理学、社会交换理论、效果层次模型等理论,建构了赋情利益、赋能利益和赋意利益中介旅游场景对目的地品牌至爱影响的研究模型。研究发现,旅游场景中的物理要素对目的地品牌至爱有直接的积极影响,物理要素和社会要素对目的地品牌至爱的总影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赋情利益和赋意利益中介了物理要素和社会要素对目的地品牌至爱的影响。本研究为目的地管理组织采用目的地品牌至爱战略提出了管理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