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微信号
旅游导刊 ›› 2019, Vol. 3 ›› Issue (3): 57-70.DOI: 10.12054/lydk.bisu.089
兰金秋, 于立新, 王会战
收稿日期:
2018-06-05
修回日期:
2019-03-10
出版日期:
2019-06-30
发布日期:
2019-07-11
作者简介:
兰金秋(1992— ),女,安徽宣城人,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扶贫与增权。于立新(1969— ),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规划。王会战(1976— ),男,河南孟津人,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扶贫与增权。
基金资助:
Jinqiu LAN, Lixin YU, Huizhan WANG
Received:
2018-06-05
Revised:
2019-03-10
Online:
2019-06-30
Published:
2019-07-11
摘要:
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制度增权的比较研究,是探寻制度增权在旅游精准扶贫中的价值与推进制度增权研究进程的需要,对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及攻关脱贫工作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旅游精准扶贫理论、制度增权理论为基础,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重点村梁家河村与康坪村进行双案例研究,旨在明确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效果与制度增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梁家河村旅游精准扶贫效果明显高于康坪村,二者的巨大差异源自制度增权的强弱程度;梁家河村制度增权效果虽然明显,但具有自发性、间接性和区域性的缺陷,原因在于并没有将这些有利于当地村民从旅游发展中获益的经验途径上升为国家意志。研究指出如何实现正式的旅游制度增权是国家及政府相关部门做好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
中图分类号:
兰金秋, 于立新, 王会战. 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制度增权的比较研究——以梁家河村和康坪村为例[J]. 旅游导刊, 2019, 3(3): 57-70.
Jinqiu LAN, Lixin YU, Huizhan WANG. Institutional Empowerment in Tourism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Former Revolutionary Area :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 of Liangjiahe Village and Kangping Village[J].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rospects, 2019, 3(3): 57-70.
主类目 | 次类目 | 指标 | 编码 |
---|---|---|---|
旅游精准扶贫效果 | 精准识别 | 旅游开发项目是否符合开发实际 | 1=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不了解,4=基本符合,5=完全符合 |
旅游扶贫是否有扶贫标准 | 1=没标准,2=标准模糊,3=不清楚,4=标准比较清楚,5=严格标准 | ||
精准帮扶 | 旅游开发项目经济效益如何 | 1=效益差,2=效益较差,3=不了解,4=效益较好,5=效益好 | |
居民是否能参与旅游 | 1=外出打工或务农,2=几乎不能参与,3=不清楚,4=一般参与,5=充分参与 | ||
精准管理 | 扶贫退出机制是否明确 | 1=不明确,2=不太明确,3=不清楚,4=比较明确,5=非常明确 | |
扶贫资金使用是否合理 | 1=不合理,2=不太合理,3=不清楚,4=比较合理,5=非常合理 | ||
制度增权 | 土地制度增权 | 旅游开发用地类型 | 1=土地租赁,2=土地征迁 |
管理制度增权 | 旅游管理机构数量 | 1=旅游公司,2=政府,3=未提及 | |
民主村治制度增权 | 旅游开发决策主体 | 1=旅游公司,2=政府,3=未提及 | |
利益分配制度增权 | 是否有旅游收入分红 | 1=有,2=无,3=未提及 |
表1 旅游扶贫分析体系和编码表
Tab.1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encode table
主类目 | 次类目 | 指标 | 编码 |
---|---|---|---|
旅游精准扶贫效果 | 精准识别 | 旅游开发项目是否符合开发实际 | 1=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不了解,4=基本符合,5=完全符合 |
旅游扶贫是否有扶贫标准 | 1=没标准,2=标准模糊,3=不清楚,4=标准比较清楚,5=严格标准 | ||
精准帮扶 | 旅游开发项目经济效益如何 | 1=效益差,2=效益较差,3=不了解,4=效益较好,5=效益好 | |
居民是否能参与旅游 | 1=外出打工或务农,2=几乎不能参与,3=不清楚,4=一般参与,5=充分参与 | ||
精准管理 | 扶贫退出机制是否明确 | 1=不明确,2=不太明确,3=不清楚,4=比较明确,5=非常明确 | |
扶贫资金使用是否合理 | 1=不合理,2=不太合理,3=不清楚,4=比较合理,5=非常合理 | ||
制度增权 | 土地制度增权 | 旅游开发用地类型 | 1=土地租赁,2=土地征迁 |
管理制度增权 | 旅游管理机构数量 | 1=旅游公司,2=政府,3=未提及 | |
民主村治制度增权 | 旅游开发决策主体 | 1=旅游公司,2=政府,3=未提及 | |
利益分配制度增权 | 是否有旅游收入分红 | 1=有,2=无,3=未提及 |
主类目 | 次类目 | 指标 | 交互判别信度 |
---|---|---|---|
旅游精准扶贫效果 | 精准识别 | 旅游开发项目是否符合开发实际 | 0.959 |
旅游扶贫是否有扶贫标准 | 0.886 | ||
精准帮扶 | 旅游开发项目经济效益如何 | 0.853 | |
居民是否能参与旅游 | 0.861 | ||
精准管理 | 扶贫退出机制是否明确 | 0.886 | |
扶贫资金使用是否合理 | 0.886 | ||
制度增权 | 土地制度增权 | 旅游开发用地类型 | 1.000 |
管理制度增权 | 旅游管理机构数量 | 0.915 | |
民主村治制度增权 | 旅游开发决策主体 | 0.861 | |
利益分配制度增权 | 是否有旅游收入分红 | 0.919 |
表2 梁家河村与康坪村编码交互判别信度
Tab. 2 The interactive discriminant reliability of encode table in Liangjiahe village and Kangping village
主类目 | 次类目 | 指标 | 交互判别信度 |
---|---|---|---|
旅游精准扶贫效果 | 精准识别 | 旅游开发项目是否符合开发实际 | 0.959 |
旅游扶贫是否有扶贫标准 | 0.886 | ||
精准帮扶 | 旅游开发项目经济效益如何 | 0.853 | |
居民是否能参与旅游 | 0.861 | ||
精准管理 | 扶贫退出机制是否明确 | 0.886 | |
扶贫资金使用是否合理 | 0.886 | ||
制度增权 | 土地制度增权 | 旅游开发用地类型 | 1.000 |
管理制度增权 | 旅游管理机构数量 | 0.915 | |
民主村治制度增权 | 旅游开发决策主体 | 0.861 | |
利益分配制度增权 | 是否有旅游收入分红 | 0.919 |
次类目 | 指标 | 梁家河村平均值 | 康坪村平均值 |
---|---|---|---|
精准识别 | 旅游开发项目是否符合开发实际 | 4.293 | 2.649 |
旅游扶贫是否有扶贫标准 | 3.634 | 2.568 | |
精准帮扶 | 旅游开发项目经济效益如何 | 3.805 | 2.108 |
居民是否能参与旅游 | 4.512 | 1.919 | |
精准管理 | 扶贫退出机制是否明确 | 3.976 | 2.378 |
扶贫资金使用是否合理 | 4.127 | 1.838 | |
— | 均值 | 4.058 | 2.243 |
— | 指标 | 梁家河村频数 | 康坪村频数 |
土地制度增权 | 旅游开发用地类型 | 1 | 2 |
管理制度增权 | 旅游管理机构数量 | 1=“21”,2=“15”,3=“5” | 1=“0”,2=“18”,3=“19” |
民主村治制度增权 | 旅游开发决策主体 | 1=“18”,2=“7”,3=“16” | 1=“11”,2=“16”,3=“12” |
利益分配制度增权 | 是否有旅游收入分红 | 1 | 2 |
表3 梁家河村和康坪村旅游精准扶贫类目与制度增权类目指标评价结果
Tab.3 The index evaluation results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stitutional empowerment
次类目 | 指标 | 梁家河村平均值 | 康坪村平均值 |
---|---|---|---|
精准识别 | 旅游开发项目是否符合开发实际 | 4.293 | 2.649 |
旅游扶贫是否有扶贫标准 | 3.634 | 2.568 | |
精准帮扶 | 旅游开发项目经济效益如何 | 3.805 | 2.108 |
居民是否能参与旅游 | 4.512 | 1.919 | |
精准管理 | 扶贫退出机制是否明确 | 3.976 | 2.378 |
扶贫资金使用是否合理 | 4.127 | 1.838 | |
— | 均值 | 4.058 | 2.243 |
— | 指标 | 梁家河村频数 | 康坪村频数 |
土地制度增权 | 旅游开发用地类型 | 1 | 2 |
管理制度增权 | 旅游管理机构数量 | 1=“21”,2=“15”,3=“5” | 1=“0”,2=“18”,3=“19” |
民主村治制度增权 | 旅游开发决策主体 | 1=“18”,2=“7”,3=“16” | 1=“11”,2=“16”,3=“12” |
利益分配制度增权 | 是否有旅游收入分红 | 1 | 2 |
[1] | Ashley C, Roe D, Goodwin H.Pro-poor Tourism Strategies: Making Tourism Work for the Poor: A Review of Experience[R]. Nottingham: 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ODI), 2001: 9~18. |
[2] | Schilcher D.Growth versus equity: The continuum of pro-poor tourism and neoliberal governance[J]. 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2007, 10(2—3): 166~193. |
[3] | Yin R K.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M]. 5th e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SAGE, 2014: 22. |
[4] | Zimmerman M A.Taking aim on empowerment research: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individual and psychological concepti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90, 18(1): 169~177. |
[5] | 保继刚, 孙九霞. 雨崩村社区旅游: 社区参与方式及其增权意义[J]. 旅游论坛, 2008, 1(1): 58~65. |
[6] | 邓小海, 曾亮, 肖洪磊. 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构成及运行机理探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2): 265~269. |
[7] | 付业勤, 王新建, 郑向敏.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形象研究——以鼓浪屿为例[J]. 旅游论坛, 2012, 5(4): 59~66. |
[8] | 郭清霞. 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地理, 2003, 23(4): 558~560. |
[9] | 潘植强, 梁保尔, 吴玉海, 等. 社区增权:实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有效路径[J]. 旅游论坛, 2014, 7(6): 43~49. |
[10] | 王华. 旅游引导的新型农村城镇化研究——以丹霞山瑶塘村与断石村为例[J].地理科学,2016,36(6):863~870. |
[11] | 王华, 龙慧, 郑艳芬. 断石村社区旅游: 契约主导型社区参与及其增权意义[J]. 人文地理, 2015, 30(5): 106~110. |
[12] | 王华, 郑艳芬. 遗产地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制度嵌入性——丹霞山瑶塘村与断石村比较研究[J]. 地理研究, 2016, 35(6): 1164~1176. |
[13] | 王宁. 消费者增权还是消费者去权——中国城市宏观消费模式转型的重新审视[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6(6): 100~106. |
[14] | 王亚娟. 社区参与旅游的制度性增权研究[J]. 旅游科学, 2012, 26(3): 18~26, 94. |
[15] | 吴渭, 刘永功. 产权视角下的农村土地征迁与利益博弈[J]. 兰州学刊, 2015(2): 204~208. |
[16] | 夏清华, 宋慧.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内外学者创业动机研究[J]. 管理学报, 2011, 8(8): 1190~1194, 1200. |
[17] | 肖雪, 周静.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老年服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实证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 2013(3): 16~27. |
[18] | 杨阿莉, 把多勋. 民族地区社区参与式旅游扶贫机制的构建——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2, 33(5): 131~136. |
[19] | 杨晓红.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立法探讨[J]. 旅游学刊, 2011, 26(3): 9~10. |
[20] | 周歆红. 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 旅游学刊, 2002, 17(1): 17~21. |
[21] | 朱沁夫, 李佳. 旅游社区自主增权与制度包容性创新[J]. 学术探索, 2017(4): 126~131. |
[22] | 庄峥.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农村精准扶贫中边缘化群体的寻租现象分析[J]. 劳动保障世界, 2018(15): 21~22. |
[23] | 邹菲. 内容分析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评价与管理, 2006, 4(4): 71~77. |
[24] | 左冰, 保继刚. 制度增权: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之土地权利变革[J]. 旅游学刊, 2012, 27(2): 23~31. |
[1] | 查建平, 李程, 谭庭, 贺腊梅, 徐单单.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多重驱动路径研究——基于“需求 — 供给 — 支持”框架的组态分析[J]. 旅游导刊, 2024, 8(1): 30-59. |
[2] | 王雨晨. 反事实思维视角下限时促销对旅游直播消费者即时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J]. 旅游导刊, 2024, 8(1): 60-81. |
[3] | 张一, 崔建周. 基于声景偏好的运河文化带声景质量优化研究——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例[J]. 旅游导刊, 2024, 8(1): 82-103. |
[4] | 李彬, 王莎, 王节祥, 李亮, 余志远, 龚奕潼. 如何在旅游管理研究中使用严谨规范的扎根理论和案例研究方法[J]. 旅游导刊, 2024, 8(1): 1-29. |
[5] | 刘春, 陆希铭, 赵琦. 旅游及酒店业免接触服务研究综述[J]. 旅游导刊, 2024, 8(1): 104-131. |
[6] | 徐虹, 张行发. 人—地—业—治:乡村旅游研究的一个整合性理论框架[J]. 旅游导刊, 2023, 7(6): 1-21. |
[7] | 孙九霞, 王思雅. 旅游哲学视角下的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J]. 旅游导刊, 2023, 7(6): 22-36. |
[8] | 罗文斌, 刘阳杰. 乡村土地旅游化利用:理论内涵、效应特征及形成机制[J]. 旅游导刊, 2023, 7(6): 37-58. |
[9] | 陆林, 陈劼绮, 毕珊珊, 许艳, 崔静, 方叶兵. 徽州村落旅游者乡愁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旅游导刊, 2023, 7(6): 59-76. |
[10] | 徐凤增, 王彩彩, 袭威, 冯立莉, 朱利敏. 关系与契约:民宿企业参与乡村多元协同治理机制研究[J]. 旅游导刊, 2023, 7(6): 77-108. |
[11] | 孙媛媛, 时少华. 基于网络游记的运河沿岸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旅游导刊, 2023, 7(5): 43-65. |
[12] | 段锐, 邹统钎, 梁未哲. 大数据环境下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数据、方法和技术[J]. 旅游导刊, 2023, 7(5): 66-93. |
[13] | 吴昕阳, 梁学成, 宋航. 游客感官体验:研究述评与展望[J]. 旅游导刊, 2023, 7(5): 94-119. |
[14] | 陈晔, 马季振, 李恒云, 张坤, 陈刚, 金颖, 徐虹, 唐晓云, 曹智辉, 裴嘉晖, 潘冰. 科技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与研究议题[J]. 旅游导刊, 2023, 7(5): 1-22. |
[15] | 王锴云, 何宗威, 赵晓优, 马世罕, 叶顺, 应天煜. 共享住宿场景下旅游者难忘体验的形成路径研究[J]. 旅游导刊, 2023, 7(5): 23-42.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